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九十(7/7)

的辛苦,但想觅一个像你一样的人,还没找到啊。”很久以后,权德舆主管礼部贡举、实授侍郎。三年来,甄选评量极为仔细,他所选拔的人相继都任公卿、宰相。取明经不限名额由此始。

贞元十九年(803),天大旱,权德舆即此上书陈政事:“陛下净心精简膳食,同情怜悯百姓,到宗庙向祖先报告求助,再向天地祝祷,请求赐福。凡有可祈求之物,定致敬礼;一个士人有所请,定要详听其言,这样,关心他人之心可称完善。臣听说,消化天灾的,定要修善其政;感召人心的,定要广施惠泽。祥和之气洽比,自然会有祥瑞的应和。王城内外,大部分都成了荒地,转徙逃荒的人,不少都死于道路。担心到种麦时,无种可下。最好诏令各地根据情况留下所需之种子,到时贷给百姓。今年的租赋以及过去的欠债,一律均免除。即使不免,也没理由收取。不如先做出决定,百姓就会感恩皇上。以前十四年(798)夏天的旱灾,官吏催促常年的租赋,以致发生县令被百姓殴打侮辱的事,不可不引以为戒。”权德舆又说“:漕运本是为关中需要而设。假如改将东都以西诸道的仓储都运入京师,再督促江、淮所缴纳的备足常数,然后估量太仓留一年的食用,多出来的全都卖给百姓,那时价不会涨得太高而储蓄的人愿意卖出来了。”又说“:大历年间,一个缣值钱四千,如今只八百钱。税收仍与过去一样,百姓实际缴纳的则是以前的五倍。四方之官热中于上献,结果是为国家聚怨。又广求军车器械等物,而兵籍中不少虚额,多方剥取。

虽有心计巧法,能贾功利,但其做法有如割股肉塞口福,使大家都陷入困顿。”又说“:近年来遭绌官外放的,自以为不可能再磨灭以前的过错,以致自暴自弃;冬荐官过了三年都未授具体官职,以致衣食皆尽,溘然而逝,这也是使人穷困的一个方面。近来陛下为被绌放的洗宽恕罪,有的起用为二千石。其他与之相类的人则相互勉励,知道复官有望。就此推而广之,可使人人自我约束。”他的这些建议,皇帝很多都采用了。

宪宗元和初年,曾任兵部侍郎,因牵连获罪,降为太子宾客,不久又回任前官。那时,泽潞的卢从史虚诈而又傲岸,渐渐不受制约,他的父亲卢虔死于京师。

成德的王承宗父亲死了,上书请求承袭父职。权德舆入谏,他认为:“如想改变山东形势,先要选好昭义的将帅。卢从史从军校选拔上来,傲慢不遵法令。现在可以就其父丧期,另选守臣把他替下来。成德父死子袭已成习俗,该慢慢地制约他们。可以同意成德的要求,而昭义的要求则不可应允。”皇帝不听。及至王承宗叛变,卢从史设诡计阻挠王师,费时而无功。权德舆再次请求赦免王承宗,贬徙卢从史。后来的事都如他所预料。

其时宰相裴耹有病,权德舆从太常卿委任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王锷由河中入朝,求兼任宰相,李藩认为不可以,权德舆也奏言:“平章事一职不是逐步升迁可得。方镇而兼任宰相者,定要大忠有大功者,此外强悍不听制约的,不得已而给予以羁勒。现在王锷无功,又不是姑息之时。若一开此例,以后就无以禁止了。”皇帝乃作罢。

董溪、于皋。。以运粮使之便盗取军需,判流放岭南,皇帝后悔判得太轻,诏令中使在半路上杀了他们。权德舆劝止说“:董溪等人趁山东用兵之时,吞没军库财物,虽死也不足偿责。陛下若认为流放太轻,应该责备臣等的错误,审定明确其罪责,公开颁发诏书,与公众共同鄙弃他们。这样就能使人人警惕。臣知道已然之事不再诤谏,不过将来也许会有类似之事,因此须有司再予评论报请,使能罚一儆百,人人甘心。”皇帝十分同意。

皇帝曾向权德舆询问为政宽严哪一种该先行。权德舆回答:“唐家继隋而兴,隋时苛虐,就该以仁厚为主。太宗皇帝曾见到《明堂针灸图》,得知人五脏皆近背,若针灸有误,会致人死命,因而禁止鞭背之刑。列圣所遵行的,都是崇尚德教。

所以天宝年大盗虽曾横行一时,但都不久即遭夷灭。都是因为本朝的教化,感人至深的缘故。”皇帝说“:的确如你所说的一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