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资嗜学,虽贵犹夜分读书。先是,刘秩摭百家,侔周六官法,为《政典》三 十五篇,房琯称才过刘向。佑以为未尽,因广其阙,参益新礼,为二百篇,自号 《通典》,奏之,优诏嘉,儒者服其书约而详。
公孙述、隗嚣未灭, 太和、正始、太元时吴、蜀鼎立,开皇时陈尚割据,皆罗取俊乂,犹不虑失人以资 敌。今田悦辈繁刑暴赋,惟军是恤,遇士人如,固无范睢业秦、贾季
狄之患。 若以习久不可以遽改,且应权省别驾、参军、司
,州县额内官,约
置尉。当罢 者,有行义,在所以闻;不如状,举者当坐;不为人举者,任参常调。亦何患哉? 如魏置
国,当时宿德盛业者居之,贵
第一;周、隋间授受已多,国家以为勋级, 才得地三十顷耳。又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亦官名,以其太多,回作阶级。随 时立制,遇弊则变,何必因循惮改作耶?
式方,字考元,以廕授扬州参军事。再迁太常寺主簿,考定音律,卿
郢称 之。佑既相,
为昭应令,迁太仆卿。
悰,尚公主。式方以右戚,辄病不视事。 穆宗立,授桂
观察使。弟从郁痼疾,躬为营方药羞膳,及死,期而泣,世称其笃 行。卒,赠礼
尚书。
悰,字永裕,以门廕三迁太司议郎。权德舆为相,其婿翰林学士独孤郁以嫌 自白。宪宗见郁文雅,叹曰:“德舆有婿乃尔!”时岐
公主,帝
女。旧制,选 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
,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 授殿中少监、驸
都尉。太和初,由澧州刺史召为京兆尹,迁凤翔忠武节度使。
为工
尚书,判度支。会公主薨,悰久不谢,文宗怪之。
侍郎李珏曰:“比驸
都尉皆为公主服斩衰三年,故悰不得谢。”帝矍然,始诏杖而期,著于令。
卢杞当国,恶之,为苏州刺史。前刺史母丧解,佑母在,辞不行,改饶州。 俄迁岭南节度使。佑为开大衢,疏析廛闬,以息火灾。硃厓黎民三世保险不宾,佑 讨平之。召拜尚书右丞。俄
为淮南节度使,以母丧解,诏不许。
昔周宣中兴,猃狁为害,追之太原,及境而止,不弊中国,怒远夷也。秦恃 兵力,北拒匈
,西逐诸羌,结怨阶
,实生谪戍。盖圣王之治天下,惟
绥静生 人,西至于
沙,东渐于海,在北与南,止存声教,岂疲内而事外耶?昔冯奉世矫 诏斩莎车王,传首京师,威震西域,宣帝议加爵土,萧望之独谓矫制违命,虽有功 不可为法,恐后奉使者为国家生事夷狄。比突厥默啜寇害中国,开元初,郝灵佺捕 斩之,自谓功莫与二,宋璟虑边臣由此邀功,但授郎将而已,繇是讫开元之盛,不 复议边,中国遂安。此成败鉴戒之不远也。
岁余,乞致仕,不听,诏三五日一中书,平章政事。佑每
见,天
尊礼之, 官而不名。后数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已,许之。仍拜光禄大夫、守太保致仕,俾 朝朔望,遣中人锡予备厚。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册赠太傅,谥曰安简。
议,不省。
会昌初,为淮南节度使。武宗诏扬州监军取倡家女十七人禁中,监军请悰同 选,又
阅良家有姿相者,悰曰:“吾不奉诏而辄与,罪也。”监军怒,表于帝。 帝以悰有大臣
,乃诏罢所
伎,有意倚悰为相矣。逾年,召拜检校尚书右仆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度支。刘稹平,
左仆
、兼门下侍郎。未几,以本官罢,
为剑南东川节度
党项小蕃,与中国杂,间者边将侵刻,利其善
女,敛求繇役,遂致叛亡, 与北狄西戎相诱盗边。《传》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仲有言: “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今戎丑方
,边备未实, 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禁绝诛求,示以信诚,来则惩御,去则谨备。彼当怀柔, 革其
谋。何必亟兴师役,坐取劳费哉?
为人平易逊顺,与不违忤,人皆
重之,方汉胡广,然练达文采不及也。硃 坡樊川,颇治亭观林苾,凿山
泉,与宾客置酒为乐。
弟皆奉朝请,贵盛为一时 冠。天
于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佑治行无 缺。惟晚年以妾为夫人,有所蔽云。
从郁,元和初为左补阙,崔群等以宰相为嫌,再徙秘书丞。终驾
员外郎。
牧。
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卒,军,立其
愔,请于朝,帝不许,乃诏佑检校尚书左 仆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度徐泗讨定之。佑
舠舰,遣属将孟准度淮击徐,不 克,引还。佑于
师应变非所长,因固境不敢
,乃招授愔徐州节度使,析濠、泗 二州隶淮南。初,佑决雷陂以广
溉,斥海濒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万斛,列营三 十区,士
整饬,四邻畏之;然宽假僚佐,故南
僔、李亚、郑元均至争权
政, 帝为佑斥去之。
十九年,拜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德宗崩,诏摄冢宰。检校司徒, 兼度支盐铁使。于是王叔文为副,佑既以宰相不亲事,叔文遂专权。后叔文以母丧 还第,佑有所
决,郎中陈谏请须叔文,佑曰:“使不可专耶?”乃
谏为河中少 尹。叔文
摇东
,冀佑为助,佑不应,乃谋逐之,未决而败。佑更荐李巽以自副。 宪宗在谅暗,复摄冢宰,尽让度支盐铁于巽。始,度支啬,用度多,署吏权摄百司, 繁而不纲;佑以营缮还将作,木炭归司农,湅染还少府,职务简修。明年,拜司徒, 封岐国公。
党项导吐蕃为
,诸将邀功,请讨之。佑以为无良边臣,有为而叛,即上疏 曰:
帝嘉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