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文琮,贞观中为持书侍御史。三迁毫州刺史,为政清简,百姓安之。永徽初, 表献《太宗文皇帝颂》,优制褒,赐绢百匹,征拜
侍郎。从母弟房遗
以罪 贬授房州刺史,文琮作诗祖饯。及遗
诛,坐是
为建州刺史。州境素尚
祀,不 修社稷。文琮下教书曰:“
秋二社,盖本为农,惟独此州,废而不立。礼典既阙, 风俗何观?近年已来,田多不熟,抑不祭先农所致乎!神在于敬,何以邀福?”于 是示其节限条制,百姓欣而行之。寻卒。文集二十卷。
戩,官至江州刺史,撰 《丧仪纂要》七卷,行于时。戩弟锡,则天时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先 是,姊
李峤知政事,锡拜官,而峤罢相
为国
祭酒,舅甥相代为相,时人荣之。 锡与郑杲俱知天官选事,坐赃,则天将斩之以徇,临刑而特赦之。中宗时,累迁工
尚书,兼修国史,寻令于东都留守。中宗崩,韦庶人临朝,诏锡与刑
尚书裴谈 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旬日,
为绛州刺史。累封平原郡公,以年老致仕而卒。
徐有功,国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男。为政 宽仁,不行杖罚。吏人
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 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载初元年,累迁司刑丞。时酷吏周兴、来俊 臣、丘神勣、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平恕, 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
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常于殿
论奏曲直,则天厉
诘 之,左右莫不悚栗,有功神
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俄而凤 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古人以杀止 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 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行 本潜行悖逆,告张知蹇与庐陵王反不实,罪当
斩。”有功驳奏曰:“俊臣乖明主 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
。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
文瓘严正,诸司奏议,多所纠驳,
宗甚委之。或时卧疾在家,朝廷每有大 事,上必问诸宰臣曰:“与文瓘议未?”奏云未者,则遣共筹之。奏云已议者,皆 报可从之。其后,新罗外叛,
宗将发兵讨除。时文瓘疾病在家,乃舆疾请见,奏 曰:“比为吐蕃犯边,兵屯寇境,新罗虽未即顺,师不内侵。若东西俱事征讨,臣 恐百姓不堪其弊。请息兵修德以安百姓。”
宗从之。仪凤二年卒,年七十三,赠 幽州都督,谥曰懿。以其经事孝敬皇帝,特敕陪葬恭陵。四
:潜、沛、洽、涉。 中宗时,潜官至魏州刺史,沛同州刺史,洽卫尉卿,涉殿中监。父
兄弟五人皆至 三品官,时人谓之“万石张家”及韦温等被诛之际,涉为
兵所杀。
时初造蓬莱、上、合璧等
,又征讨四夷,厩
有万匹,仓库渐虚。文瓘因
谏曰:“人力不可不惜,百姓不可不养,养之逸则富以康,使之劳则怨以叛。秦 皇、汉武,广事四夷,多造
室,使士崩瓦解,
减半。臣闻制化于未
,保
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陛下不制于未
之前,安能救于既危之后?百姓不 堪其弊,必构祸难,殷鉴不远,近在隋朝。臣愿稍安抚之,无使生怨。”上
纳其 言,于是节减厩
数千匹,赐文瓘缯锦百段。
观初,举明经,补并州参军。时英国公李勣为长史,礼之。累迁
员外郎。时 兄文琮为
侍郎,旧制兄弟不许并居台阁,遂
为云
令。龙朔年,累授东西台 舍人、参知政事。寻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知左史事。
咸亨三年,官名复旧,改授黄门侍郎,兼太左庶
。俄迁大理卿,依旧知政 事。文瓘至官旬日,决遣疑事四百余条,无不允当,自是人有抵罪者,皆无怨言。 文瓘常有疾,系囚相与斋祷,愿其视事。当时咸称其执法平恕,以比
胄。上元二 年,拜侍中,兼太
宾客。大理诸囚闻文瓘改官,一时恸哭,其
人心如此。
文琮从父弟文收,隋内史舍人虔威也。尤善音律,尝览萧吉《乐谱》,以为 未甚详悉,更博采群言及历代沿革,裁竹为十二律
之,备尽旋
之义。时太宗将 创制礼乐,召文收于太常,令与少卿祖孝孙参定雅乐。太乐有古钟十二,近代惟用 其七,余有五,俗号哑钟,莫能通者。文收
律调之,声皆响彻,时人咸服其妙。 寻授协律郎。十一年,文收表请厘正太乐,上谓侍臣曰:“乐本缘人,人和则乐和。 至如隋炀帝末年,天下丧
,纵令改张音律,知其终不和谐。若使四海无事,百姓 安乐,音律自然调和,不藉更改。”竟不依其请。十四年,景云见,河
清,文收 采《硃雁天
》之义,制《景云河清》乐,名曰“燕乐”,奏之
弦,为乐之首, 今元会第一奏者是也。咸亨元年,迁太
率更令,卒官。撰《新乐书》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