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亡之辱,不亦宜乎?朝无责帅之刑,盖自耻也。权、瑀长者,末涂丧真,虽牵于 食贫,纯则伪矣。
赞曰:蕴仁则哲,蕴利则狂。搢绅之胤,勿效潘、王。全义逃责,贞元失策。 霞寓薄刑,元和复兴。
部分译文
潘孟阳,礼部侍郎潘炎之子。潘孟阳因父亲之荫庇而仕进,登博学宏辞科,屡升至殿中侍御史,后又降为司议郎。潘孟阳之母,乃刘晏之女。公卿中多有他父亲的朋友及其外祖父的幕僚,故得以推荐任用,屡升至兵部郎中。
德宗末年,王绍因受恩宠,数次在皇上面前称赞潘孟阳有才干,因而潘孟阳被提升为权知户部侍郎,当时年未满四十。顺宗即位,永贞间(805)传位,王叔文被诛,杜佑开始专门兼任度支,奏请潘孟阳顶替王叔文为副职。当时宪宗新即位,便命潘孟阳巡察江淮省财政赋税,依例加授盐铁转运副使,并监察东南各镇之政务。此时潘孟阳仗着权重气豪,带领随从三四百人,所经镇府,专务游乐,携妇女做夜饮。每至盐铁转运院,则广收财货,补办一点公务罢了。及至归期,令人大失所望,被削职为大理卿。元和三年(808),出任华州刺史,调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因与武元衡有旧交,武元衡做宰相后,重新召他入朝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兼京北五城营田使,命和籴使韩重华为副使。太府卿王遂与潘孟阳不和,认为营田使不合适,彼此相持不下,潘孟阳愤恨之意形于言表。二人俱请奏对论理,皇上怒而不许。于是将潘孟阳免职贬为左散骑常侍。次年,重新拜为户部侍郎。
潘孟阳气度豪放出众,不拘小节。居宅极为华丽高峻,宪宗微服出行至乐游原,见宅第宏伟,尚未竣工,问是谁人宅第,左右回答是潘孟阳。潘孟阳畏惧而停止修建。他喜好宴饮,公卿朝官许多人同他交往,当时指而恨他的也不止一人。不久因风痹之症不能行走,改任左散骑常侍。元和十年(815)八月去世,追赠兵部尚书。宪宗每事必求妥善,有次派遣江淮宣慰使,左司郎中郑敬奉命为使,辞别时,皇上告诫他道:“朕宫中用度,一匹以上皆载入簿籍,惟赈济贫民,无法计算。卿筹措精明品行纯洁,今登车传命,当理解我之胸怀,勿学潘孟阳,奉使所到之处,只顾一心酣饮、游玩山寺而已。”潘孟阳竟遭人主如此鄙薄!
曹华,宋州楚丘人,在宣武军任职为牙校。贞元末,吴少诚叛乱,宣武军因曹华骁勇果断有智谋,任用他为襄城守将。蔡州贼人攻襄城,曹华屡屡将其击败,德宗特赐予旗甲。元和九年(814),因功授宁州刺史,未及赴任而吴元济叛乱,朝廷命河阳主帅乌重胤讨贼。乌重胤奏请曹华为怀汝节度行营副使。前后数十战,大破贼兵于青陵城。叛贼平定,曹华授棣州刺史,封陈留郡王。棣州与郓州相邻,贼兵屡屡侵逼,曹华招募群盗中身强力壮者,补入军中,分兵据守要路。其后,贼兵每至皆遭击败,致使郓州贼人不敢北顾。及至李师道被诛,将他原管辖之十二州分为三镇。王遂为沂兖海观察使,因他为人偏狭刻板不能驾驭属下,被牙将王弁所害,朝廷便授曹华为左散骑常侍、沂州刺史、沂兖海观察使。曹华至镇,任职三日,宴请将吏,埋伏甲士千人于帐幕之后。众军官到齐后,曹华告诉他们说:“本人受命察问,奉圣旨,将郓州将士分割为三处,皆有行路转徙之辛劳。现有颁发赐给,棣州兵稍许优厚。郓州兵靠右棣州兵靠左希望便于区别。”分定之后,又命棣州兵出外。等他们出了门,曹华便对郓州兵士道:“天子深知郓州人的辛劳,但先前杀害主帅者,不能免罪。”甲士从帐幕后涌出,将郓州兵团团围住,郓州兵共一千二百人,立即被斩杀于庭中,血流成渠。当天,门屏之间,有赤雾弥漫高丈余,许久方才消散。从此海州、沂州之人,恐惧已极,无人再敢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