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往月来,唯天所以运序;山镇川流,唯地所以宣气。运序则寒暑无差,宣气 则云雨有作,故能成天地之大德,育万物而为功。况一人君于四海,睹物欲运,独 见致治,不藉群才,未之有也。是以唐尧钦明,命羲、和以居岳,虞舜叡德,升元、 凯而作相。伊尹鼎俎之媵,为殷之阿衡,吕望渔钓之夫,为周之尚父。此则鸣鹤在 阴,其子必和,风云之从龙虎,贤哲之应圣明。君德不回,臣道以正,故能通天地 之和,顺阴阳之序,岂不由元首而有股肱乎?自王道衰,人风薄,居上莫能公道以 御物,为下必踵私法以希时。上下相蒙,君臣义失,义失则政乖,政乖则人困。盖 同德之风难嗣,离德之轨易追,则任者不休,休者不任,则众口铄金,戮辱之祸不 测。是以行歌避代,辞位灌园,卷而可怀,黜而无愠,放逐江湖之上,沈赴河海之 流,所以自洁而不悔者也。至于闾阎秀异之士,乡曲博雅之儒,言足以佐时,行足 以励俗,遗弃于草野,堙灭而无闻,岂胜道哉!所以览古而叹息者也。方今区宇一 家,烟火万里,百姓乂安,四夷宾服,岂是人功,实乃天意。朕惟夙夜祗惧,将所 以上嗣明灵,是以小心励己,日慎一日。以黎元在念,忧兆庶未康,以庶政为怀, 虑一物失所。虽求傅岩,莫见幽人,徒想崆峒,未闻至道。唯恐商歌于长夜,抱关 于夷门,远迹犬羊之间,屈身僮仆之伍。其令州县搜扬贤哲,皆取明知今古,通识 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不限多少,不得不举。限以三旬,咸令进路。征 召将送,必须以礼。
八月壬申,上柱国、检校幽州总管、落丛郡公燕荣以罪伏诛。九月壬戌,置常 平官。甲子,以营州总管韦冲为民部尚书。十二月癸酉,河南诸州水,遣纳言杨达 赈恤之。
四年春正月丙辰,大赦。甲子,幸仁寿宫。乙丑,诏赏罚支度,事无巨细,并 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卯,上不豫。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有星入月中,数日而退。 长人见于雁门。秋七月乙未,日青无光,八日乃复。己亥,以大将军段文振为云州 总管。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 殿,时年六十四。遗诏曰:
嗟乎!自昔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周、齐,战争相寻,年将三 百。故割疆土者非一所,称帝王者非一人,书轨不同,生人涂炭。上天降鉴,爰命 于朕,用登大位,岂关人力!故得拨乱反正,偃武修文,天下大同,声教远被,此 又是天意欲宁区夏。所以昧旦临朝,不敢逸豫,一日万机,留心亲览,晦明寒暑, 不惮劬劳,匪曰朕躬,盖为百姓故也。王公卿士,每日阙庭,刺史以下,三时朝集, 何尝不罄竭心府,诫敕殷勤。义乃君臣,情兼父子。庶藉百僚智力,万国欢心,欲 令率土之人,永得安乐,不谓遘疾弥留,至于大渐。此乃人生常分,何足言及!但 四海百姓,衣食不丰,教化政刑,犹未尽善,兴言念此,唯以留恨。朕今年逾六十, 不复称夭,但筋力精神,一时劳竭。如此之事,本非为身,止欲安养百姓,所以致 此。人生子孙,谁不爱念,既为天下,事须割情。勇及秀等,并怀悖恶,既知无臣 子之心,所以废黜。古人有言:“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若令勇、秀得 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今恶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 孙足堪负荷大业。此虽朕家事,理不容隐,前对文武侍卫,具已论述。皇太子广, 地居上嗣,仁孝著闻,以其行业,堪成朕志。但令内外群官,同心戮力,以此共治 天下,朕虽瞑目,何所复恨。但国家事大,不可限以常礼。既葬公除,行之自昔, 今宜遵用,不劳改定。凶礼所须,才令周事。务从节俭,不得劳人。诸州总管、刺 史已下,宜各率其职,不须奔赴。自古哲王,因人作法,前帝后帝,沿革随时。律 令格式,或有不便于事者,宜依前敕修改,务当政要。呜呼,敬之哉!无坠朕命!
乙卯,发丧。河间杨柳四株无故黄落,既而花叶复生。八月丁卯,梓宫至自仁 寿宫。丙子,殡于大兴前殿。冬十月己卯,合葬于太陵,同坟而异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