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减二斛,六 品以下无犊,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诸王之子,已封未封,礼皆同第一品。新婚从 车,皇子百乘,一品五十乘,第二、第三品三十乘,第四、第五品二十乘,第六、 第七品十乘,八品达于庶人五乘。各依其秩之饰。
梁大同五年,临城公婚,公夫人于皇太子妃为姑侄,进见之制,议者互有不同。 令曰:“纁雁之仪,既称合于二姓,酒食之会,亦有姻不失亲。若使榛栗段修, 贽馈必举,副笄编珈,盛饰斯备,不应妇见之礼,独以亲阙。顷者敬进酏醴,已传 妇事之则,而奉盘沃盥,不行侯服之家。是知繁省不同,质文异世,临城公夫人于 妃既是姑侄,宜停省。”
后齐将讲于天子,先定经于孔父庙,置执经一人,侍讲二人,执读一人,擿句 二人,录义六人,奉经二人。讲之旦,皇帝服通天冠、玄纱袍,乘象辂,至学,坐庙 堂上。讲讫,还便殿,改服绛纱袍,乘象辂,还宫。讲毕,以一太牢释奠孔父,配 以颜回,列轩悬乐,六佾舞。行三献礼毕,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升阼,即坐。 宴毕,还宫。皇太子每通一经,亦释奠,乘石山安车,三师乘车在前,三少从后而 至学焉。
梁天监八年,皇太子释奠。周舍议,以为:“释奠仍会,既惟大礼,请依东宫 元会,太子著绛纱襮,乐用轩悬。预升殿坐者,皆服硃衣。”帝从之。又有司以为: “《礼》云:‘凡为人子者,升降不由阼阶。’案今学堂凡有三阶,愚谓客若降等, 则从主人之阶。今先师在堂,义所尊敬,太子宜登阼阶,以明从师之义。若释奠事 讫,宴会之时,无复先师之敬,太子升堂,则宜从西阶,以明不由阼义。”吏部郎 徐勉议:“郑玄云:‘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宫室既异,无不由阼阶之礼。请 释奠及宴会,太子升堂,并宜由东阶。若舆驾幸学,自然中陛。又检《东宫元会仪 注》,太子升崇正殿,不欲东西阶。责东宫典仪,列云:‘太子元会,升自西阶’, 此则相承为谬。请自今东宫大公事,太子升崇正殿,并由阼阶。其预会宾客,依旧 西阶。”
大同七年,皇太子表其子宁国、临城公入学,时议者以与太子有齿胄之义,疑 之。侍中、尚书令臣敬容、尚书仆射臣缵、尚书臣僧旻、臣之遴、臣筠等,以为: “参、点并事宣尼,回、路同谘泗水,邹鲁称盛,洙汶无讥。师道既光,得一资敬, 无亏亚贰,况于两公,而云不可?”制曰:“可。”
后齐制,新立学,必释奠礼先圣先师,每岁春秋二仲,常行其礼。每月旦,祭 酒领博士已下及国子诸学生已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已下、太学诸生阶下, 拜孔揖颜。日出行事而不至者,记之为一负。雨沾服则止。学生每十日给假,皆以 丙日放之。郡学则于坊内立孔、颜庙,博士已下,亦每月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