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七(5/7)

而折。时上无太子,天下皆 以暕次当立,公卿属望,暕遂骄恣,呼术者令相,又为厌胜之事。堂栿无故自折, 木失其性,奸谋之应也。天见变以戒之,暕不悟,后竟得罪于帝。

《洪范五行传》曰:“言之不从,是谓不乂。厥咎僭,厥罚常旸,厥极忧。时 则有诗妖,时则有毛虫之孽,时则有犬祸。故有口舌之疴,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

○言不从

梁武陵王纪僭即帝位,建元曰天正。永丰侯萧捴曰:“王不克矣。昔桓玄年号 大亨,有识者以为‘二月了’,而玄之败,实在仲春。今日天正,正之为文‘一止’, 其能久乎!”果一年而败。

后齐文宣帝时,太子殷当冠,诏令邢子才为制字。子才字之曰正道。帝曰: “正,一止也。吾兒其替乎?”子才请改,帝不许,曰:“天也。”因顾谓常山王 演曰:“夺时任汝,慎无杀也。”及帝崩,太子嗣位,常山果废之而自立。殷寻见 害。

武成帝时,左仆射和士开言于帝曰:“自古帝王,尽为灰土,尧舜、桀纣,竟 亦何异。陛下宜及少壮,恣意欢乐,一日可以当千年,无为自勤约也。”帝悦其言, 弥加淫侈。士开既导帝以非道,身又擅权,竟为御史中丞所杀。

武平中,陈人寇彭城,后主发言忧惧,侍中韩长鸾进曰:“纵失河南,犹得为 龟兹国子。淮南今没,何足多虑。人生几何时,但为乐,不须忧也。”帝甚悦,遂 耽荒酒色,不以天下为虞。未几,为周所灭。

武平七年,后主为周师所败,走至鄴,自称太上皇,传位于太子恆,改元隆化。 时人离合其字曰“降死”竟降周而死。

周武帝改元为宣政,梁主萧岿离合其字为“宇文亡日”其年六月,帝崩。

宣帝在东宫时,不修法度,武帝数挞之。及嗣位,摸其痕而大骂曰:“死晚也。” 年又改元为大象,萧岿又离合其字曰“天子冢”明年而帝崩。

开皇初,梁王萧琮改元为广运。江陵父老相谓曰:“运之为字,军走也。吾君 当为军所走乎?”其后琮朝京师而被拘留不反,其叔父岩掠居人以叛,梁国遂废。

文帝名皇太子曰勇,晋王曰英,秦王曰俊,蜀王曰秀。开皇初,有人上书曰: “勇者一夫之用。又千人之秀为英,万人之秀为俊。斯乃布衣之美称,非帝王之嘉 名也。”帝不省。时人呼杨姓多为嬴者。或言于上曰:“杨英反为嬴殃。”帝闻而 不怿,遽改之。其后勇、俊、秀皆被废黜,炀帝嗣位,终失天下,卒为杨氏之殃。

炀帝即位,号年曰大业。识者恶之,曰:“于字离合为‘大苦来’也。”寻而 天下丧乱,率土遭荼炭之酷焉。

炀帝常从容谓秘书郎虞世南曰:“我性不欲人谏。若位望通显而来谏我,以求 当世之名者,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于地。汝其知之!” 时议者以为古先哲王之驭天下也,明四目,达四聪,悬敢谏之鼓,立书谤之木,以 闻言者之路,犹恐忠言之不至。由是泽敷四海,庆流子孙。而帝恶直言,雠谏士, 其能久乎!竟逢杀逆。

○旱

梁天监元年,大旱,米斗五千,人多饿死。《洪范五行传》曰:“君持亢阳之 节,兴师动众,劳人过度,以起城邑,不顾百姓,臣下悲怨。然而心不能纵,故阳 气盛而失度,阴气沉而不附。阳气盛,旱灾应也。”初,帝起兵襄阳,破张冲,败 陈伯之,及平建康,前后连战,百姓劳敝,及即位后,复与魏交兵不止之应也。

陈太建十二年春,不雨至四月。先是周师掠淮北,始兴王叔陵等诸军败绩,淮 北之地皆没于周,盖其应也。

东魏天平四年,并、肆、汾、建、晋、绛、秦、陕等诸州大旱,人多流散。是 岁,齐神武与西魏战于沙苑,败绩,死者数万。

东魏武定二年冬春旱。先是西魏师入洛阳,神武亲帅军大战于邙山,死者数万。

后齐天保九年夏,大旱。先是大发卒筑长城四百余里,劳役之应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