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但统上林、太仓、钩盾、导官四署,罢典农、华林二署,而以平准、京市 隶太府。
太府寺既分为少府监,而但管京都市五署及平准、左右藏等,凡八署。京师东 市曰都会,西市曰利人。东都东市曰丰都,南市曰大同,北市曰通远。及改诸令为 监,唯市署曰令。
国子监依旧置祭酒,加置司业一人,从四品,丞三人,加为从六品。并置主簿、 录事各一人。国子学置博士,正五品,助教,从七品,员各一人。学生无常员,太 学博士、助教各二人,学生五百人。先是仁寿元年,省国子祭酒、博士,置太学博 士员五人,为从五品,总知学事。至是太学博士降为从六品。
将作监改大监、少监为大匠、少匠,丞加为从六品。统左右校及甄官署。五年, 又改大匠为大监,正四品,少匠为少监,正五品。十三年,又改监、少监为令、少 令。丞加品至从五品。
少府监置监,从三品,少监,从四品,各一人。丞从五品,二人。统左尚、右 尚、内尚、司织、司染、铠甲、弓弩、掌冶等署。复改监、少监为令、少令。并司 织、司染为织染署,废铠甲、弓弩二署。
都水监改为使者,增为正五品,丞为从七品。统舟楫、河渠二署。舟楫署每津 置尉一人。五年,又改使者为监,四品,加置少监,为五品。后又改监、少监为令, 从三品,少令,从四品。
长秋监置令一人,正四品,少令一人,从五品,丞二人,正七品。并用士人。 改内常侍为内承奉,置二人,正五品;给事为内承直,置四人,从五品。并用宦者。 罢内谒者官,领掖庭、宫闱、奚官等三署,并参用士人。后又置内谒者员。
十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总府事,并统诸鹰扬府。改骠骑为鹰扬 郎将,正五品;车骑为鹰扬副郎将,从五品;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 为队正,增置队副以贰之。改三卫为三侍。其直閤将军、直寝、奉车都尉、驸马都 尉、直斋、别将、统军、军主、幢主之属,并废。以武候府司辰师员,隶为太史局 官。其军士,左右卫所领名为骁骑,左右骁卫所领名豹骑,左右武卫所领名熊渠, 左右屯卫所领名羽林,左右御所领名射声,左右候卫所领名佽飞,而总号卫士,每 卫置护军四人,掌副贰将军。将军无则一人摄。寻改护军为武贲郎将,正四品,而 置武牙郎将六人,副焉,从四品。诸卫皆置长史,从五品。又有录事参军,司仓、 兵、骑、铠等员。翊卫又加有亲侍。鹰扬府每府置鹰扬郎将一人,正五品,副鹰扬 郎将一人,从五品,各有司马及兵、仓两司。其府领亲、勋、武三侍,非翊卫府, 皆无三侍。鹰扬每府置越骑校尉二人,掌骑士,步兵校尉二人,领步兵,并正六品。 外军鹰扬官并同。左右候卫增置察非掾二人,专纠弹之事。五年,又改副郎将并为 鹰击郎将。
左右领左右府,改为左右备身府,各置备身郎将一人。又各置直斋二人以贰之, 并正四品,掌侍卫左右。统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并正六品。千牛掌执千 牛刀宿卫,司射掌供御弓箭。置长史,正六品,录事,司兵、仓、骑,参军等员, 并正八品。有折冲郎将,各三人,正四品,掌领骁果。又各置果毅郎将三人以贰之, 从四品。其骁果,置左、右雄武府雄武郎将以领之。以武勇郎将为副员,同鹰扬、 鹰击。有司兵、司骑二局,并置参军事。
左右监门府,改将军为郎将,各置一人,正四品,直阁各六人,正五品。置官 属,并同备身府。又增左右门尉员一百二十人,正六品;置门候员二百四十人,正 七品。并分掌门禁守卫。
门下坊减内舍人、洗马员,各置二人,减侍医,置二人。改门大夫为宫门监, 正字为正书。
典书坊改太子舍人为管记舍人,减置四人,改通事舍人为宣令舍人,为八员。 家令改为司府令,内坊承直改为典直。
左右卫率改为左右侍率,正四品。改亲卫为功曹,勋卫为义曹,翊卫为良曹。 罢直斋、直阁员。
左右宗卫率改为左右武侍率,正四品。
左右虞候开府改为左右虞候率,正四品,并置副率。
左右内率降为正五品。千牛备身改为司仗左右,备身左右改为主射左右。各员 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