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之,诸儒多 为注解,今又别行。而汉时有李氏得《周官》。《周官》盖周公所制官政之法,上 于河间献王,独阙《冬官》一篇。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记》以补其处, 合成六篇奏之。至王莽时,刘歆始置博士,以行于世。河南缑氏及杜子春受业于歆, 因以教授。是后马融作《周官传》,以授郑玄,玄作《周官注》。汉初,河间献王 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亦无传之者。至刘向考校经籍, 检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而叙之。而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 七篇、《王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 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 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汉末马融,遂传小戴之学。融又定《月令》一篇、《明 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而郑玄受业于融,又为之注。今《周官》 六篇、古经十七篇、《小戴记》四十九篇,凡三种。唯《郑注》立于国学,其余并 多散亡,又无师说。
《乐社大义》十卷梁武帝撰。
《乐论》三卷梁武帝撰。梁有《乐义》十一卷,武帝集朝臣撰,亡。
《乐论》一卷卫尉少卿萧吉撰。
《古今乐录》十二卷陈沙门智匠撰。
《乐书》七卷后魏丞相士曹行参军信都芳撰。
《乐杂书》三卷
《乐元》一卷魏僧撰。
《管弦记》十卷凌秀撰。
《乐要》一卷何妥撰。
《乐部》一卷
《春官乐部》五卷梁有《宋元嘉正声伎录》一卷,张解撰,亡。
《乐府声调》六卷岐州刺史、沛国公郑译撰。
《乐府声调》三卷郑译撰。
《乐经》四卷
《琴操》三卷晋广陵相孔衍撰。
《琴操钞》二卷
《琴操钞》一卷
《琴谱》四卷戴氏撰。
《琴经》一卷
《琴说》一卷
《琴历头簿》一卷
《新杂漆调弦谱》一卷
《乐谱》四卷
《乐谱集》二十卷萧吉撰。
《乐略》四卷
《乐律义》四卷沈重撰。
《钟律义》一卷
《乐簿》十卷
《齐朝曲簿》一卷
《大隋总曲簿》一卷
《推七音》二卷并尺法。
《乐论事》一卷
《乐事》一卷
《正声伎杂等曲簿》一卷
《太常寺曲名》一卷
《太常寺曲簿》十一卷
《歌曲名》五卷
《历代乐名》一卷
《钟磬志》二卷公孙崇撰。
《乐悬》一卷何晏等撰议。
《乐悬图》一卷
《钟律纬辩宗见》一卷
《当管七声》二卷魏僧撰。
《黄钟律》一卷梁有《钟律纬》六卷,梁武帝撰,亡。
右四十二部,一百四十二卷。通计亡书,合四十六部,二百六十三卷。
乐者,先王所以致神祇,和邦国,谐万姓,安宾客,悦远人,所从来久矣。周 人存六代之乐,曰《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 其后衰微崩坏,及秦而顿灭。汉初,制氏虽纪其铿锵彭儛,而不能通其义。其后窦 公、河间献王、常山王、张禹,咸献《乐书》。魏、晋已后,虽加损益,去正转远, 事在《声乐志》。今录其见书,以补乐章之阙。
《春秋经》十一卷吴卫将军士燮注。
《春秋左氏长经》二十卷汉侍中贾逵章句。
《春秋左氏解诂》三十卷贾逵撰。
《春秋左氏传解谊》三十一卷汉九江太守服虔注。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王肃注。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董遇章句。
《春秋左氏传义注》十八卷孙毓注。
《春秋左氏传》十二卷魏司徒王朗撰。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杜预撰。
《春秋杜氏》、《服氏注春秋左传》十卷残缺。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魏中散大夫嵇康撰。梁有服虔、杜预音三卷,魏高贵乡 公《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曹躯音、尚书左人郎荀讷等音四卷,亡。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李轨撰。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徐邈撰。
《春秋释训》一卷贾逵撰。
《春秋左氏经传硃墨列》一卷贾逵撰。
《春秋释例》十卷汉公车徵士颖容撰。梁有《春秋左氏传条例》九卷,汉大司 农郑众撰。
《春秋左氏膏肓释疴》十卷服虔撰。梁有《春秋汉议驳》二卷,服虔撰,亡。
《驳何氏汉议》二卷郑玄撰。
《春秋成长说》九卷服虔撰。梁有《春秋左氏达义》一卷,汉司徒掾王玢撰, 亡。
《春秋塞难》三卷服虔撰。梁有《春秋杂议难》五卷,汉少府孔融撰;《春秋 左氏释驳》一卷,王朗撰。亡。
《春秋说要》十卷魏乐平太守糜信撰。
《春秋释例》十五卷杜预撰。梁有《春秋释例引序》一卷,齐正员郎杜乾光撰, 亡。
《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杜预撰。
《春秋条例》十一卷晋太尉刘寔撰。梁有《春秋公羊达义》三卷,刘寔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