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6/7)

和你在前头出发,袭击夺取御营,子弟们响应起事,各自杀掉军将。

一天之中,天下足以平定下来了’。”宇文述口授,让李敏妻写表,封口上注明是密表。

宇文述拿着上奏皇上,说:“已得到了金才的谋反证据,并有李敏妻的密表。”皇上看了,流泪说:“我的宗庙社稷差点倾覆,靠你这亲家公而得保全。”于是杀李浑、李敏等李家人三十二个,其余无论年龄大小,全部流放到岭外。

李浑的叔伯兄长李威,开皇初,因平定南蛮之功,官至上柱国、黎国公。

李询字孝询。

其父李贤,北周大将军。

李询深沉,有谋略,读了不少的书。

任北周的纳言上士,不久转任内史上士,兼掌吏部,以干练出名。

建德三年(574),北周武帝巡幸云阳宫,拜授他为司卫上士,委任他当留府事。

北周卫王宇文直作乱造反,焚烧肃章门,李询在门内放更大的火,所以反贼不得入宫。

周帝听说此事,夸奖了他,拜授为仪同三司,并升任他为长安令。

累功升任英果中大夫。

他累积军功,升任大将军,得到平高郡公的爵位。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尉迟迥作乱造反,高祖派韦孝宽消灭他,任李询为元帅长史,委以心腹。

官军到永桥,诸将行动不一致,李询秘密告诉高祖,请求用大臣监军。

高祖于是命令高赹监军,能与高赹同心协力的,只有李询而已。

等到平定尉迟迥,李询进位任上柱国,改封为陇西郡公,赏赐布帛上千匹,外加赏赐人口、马匹。

开皇元年(581),引杜阳水灌溉三原,是李询监督这一工程,人民依靠这一工程带来的便利。

不久任检校襄州总管事。

一年多以后,拜授隰州总管。

过了几年,因患病而被征调还京。

回京后,皇上派去问候他的使者,络绎不绝,死于家中,时年四十九岁。

皇上哀悼惋惜很久。

李询谥号叫“襄”

其子李元方承袭他的官爵。

李崇字永隆,果断而有谋算,胆识气力超过常人。

北周元年(557),因为他的父亲李贤的功劳,他被封为回乐县侯。

当时他年龄尚小,拜爵那天,亲族相贺,李崇独自落泪。

李贤奇怪,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对国家无功,却年幼时封侯,我应报答皇上的恩宠,这就不能服侍孝顺父母,所以悲痛罢了。”李贤因此大感奇异。

李崇刚开始作州主簿,这不是他的爱好,就辞官不做,要求当了率兵的都督。

随宇文护伐齐国,因其功劳最大,提拔他当了仪同三司。

不久当了小司金大夫和监制军器的官员。

建德初,升任少侍伯大夫,转任少承御大夫,兼任太子宫正。

周武帝平齐国,让他作参谋,因功勋卓著加授开府,被封为襄阳县公,食邑一千户。

不久改封广宗县公,转任太府中大夫,历任工部中大夫,转任右司驭。

隋高祖当周朝丞相时,他升任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不久任怀州刺史,增爵位为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户。

尉迟迥谋反时,派使者招李崇同反。

李崇开始想响应尉迟迥,后知叔父李穆用整个并州归附隋高祖,于是他慨然叹息说:“全家中享受富贵的有几十人,适逢国家遭难,竟不能扶倾继绝,我又有何面目活在天地之间呢?”韦孝宽也怀疑他与尉迟迥相应,于是与他一起起居。

他的兄长李询当时任元帅长史,每每劝他,李崇因此也归心高祖。

等到击破尉迟,拜授他为大将军。

平定尉迟迥后,授他为徐州总管,不久升任上柱国。

开皇三年(583),任幽州总管。

突厥一进犯边塞,李崇就打败他们。

奚、靅、契丹等国,惧怕他的威力谋略,都争着归顺。

这以后突厥大举入侵,李崇率步兵骑兵三千人抵抗,转战十几天,部下多战死,于是在砂城坚守自保。

突厥包围了他。

砂城本来荒废,不可守御,从早到晚拼死作战,又没吃的,每每夜里出城抢掠突厥的兵营,得到牲畜,以继军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