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他不当官。
周武帝即位后,授他仪同之职,逐步升迁为内史大夫,封为杨国公。
跟随武帝讨伐北齐,来到并州,武帝入城,反被齐人打败,近臣大多战死。
王谊率领麾下骁勇善战者赴难,武帝得以保全。
当时武帝因为六军受挫,将要班师回朝,王谊努力劝阻,武帝听从了他的计谋。
等到平定北齐后,授他为相州刺史。
不久,又征他为大内史。
汾州的稽胡造反,王谊率兵打击他。
武帝弟越王宇文盛、谯王宇文俭虽任总管,但都受王谊节制。
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等到平定反贼回京,赏赐布匹五千段,封一个儿子作开国公。
武帝快崩驾时,对皇太子说:“王谊是国家大臣,应把他放在机密位置,不必让他到远处为官。”皇太子即位,这就是周宣帝。
他怕王谊刚正,让他当了襄州总管。
等到隋高祖任丞相,他转任郑州总管。
司马消难举兵造反,高祖任王谊为行军元帅,率领四个总管讨伐他。
官军到近郊,司马消难害怕而逃奔陈国。
于是,北至商、洛,南到江、淮,东西两千多里,巴蛮大多背叛,一起推渠帅兰雒州为主。
雒州自称为河南王,以归附司马消难,北面连接尉迟迥。
王谊率领行军总管李威、冯晖、李远等分路讨伐,上十个月全部讨平。
高祖因王谊是前代旧臣,对他非常尊敬,派人慰问他,路上车盖络绎不绝。
让自己的第五个女儿嫁给他的儿子王奉孝,不久拜他为大司徒。
王谊也因与高祖有旧交,也归心于高祖。
等到高祖受北周禅让,对他更加礼遇,高祖亲自来到他的府第,与他极尽欢乐。
太常卿苏威提议,认为户口增多,田地太少,想减少功臣的封地以给百姓。
王谊上奏道:“文武百官,都是历代的功勋贤人,这才被赏赐爵土。
一旦削了他们的爵土,未见其可行之处。
我担心的是,朝中大臣的功德不能得到表彰,何必担心人民田地不足?”皇上以为然,未采纳苏威的建议。
开皇初,皇上将巡幸岐州,王谊劝告说:“陛下刚刚君临万国,民情还未融洽,为什么要有此行?”皇上开玩笑说:“我过去与你地位、声望相同,你一朝屈节为臣,或许以此为羞耻。
这次巡幸,是想扬扬威武,想以此让你心里服气罢了。”王谊笑笑退下。
不久奉命出使突厥,皇上夸奖他称职,封他为郢国公。
不久,他儿子王奉孝去世。
过了一年,王谊上表说,公主年少,请除丧服。
御史大夫杨素弹劾王谊说:“我听说丧服有五,亲疏不同;丧制有四,降杀也很不同。
这是君王所常推行的办法,所以说是不能变易的公道。
因此,贤人不能超过,不肖的也不能不及。
而仪同王奉孝,既与兰陵公主婚配,奉孝在去年五月去世,刚刚一年,但王谊便请求除丧。
我私下以为,公主虽是王姬,但终因成了下嫁之礼,‘公’道则‘主’之,就好比是天经地义。
何况三年的服丧期,从上到下,到时就除丧服,在礼仪虽未详细记载,但夫妻是人伦之始,丧失配偶是人道中最大的事,如不重视,就会取笑于君子。
所以钻燧改火,责备他居丧太短;早上遭丧,晚上就唱歌,嘲笑他忘哀太早。
虽然王谊不是要自己无礼,而且他爵位又很高,他想做无礼之事,怎么行呢?他鄙薄风俗有伤教化,为父则不慈;轻视礼教和丧礼,把媳妇搞到无义的地步。
如若放纵他而不加纠正,恐怕有伤风俗,请将他交有关部门治罪。”有诏书说不治他的罪,但皇上对他的恩宠和礼遇稍稍差一点了。
王谊颇有些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