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百僚资而辑睦,年将二纪, 人无间言。属高祖将废储宫,由忠信而得罪;逮炀帝方逞浮侈,以忤时而受戮。若 使遂无猜衅,克终厥美,虽未可参纵稷、契,足以方驾萧、曹。继之实难,惜矣! 邳公周道云季,方事幽贞;隋室龙兴,首应旌命。绸缪任遇,穷极荣宠;久处机衡, 多所损益;罄竭心力,知无不为。然志尚清俭,体非弘旷,好同恶异,有乖直道, 不存易简,未为通德。历事二帝,三十余年,虽废黜当时,终称遗老。君邪而不能 正言,国亡而情均众庶。予违汝弼,徒闻其语;疾风劲草,未见其人。礼命阙于兴 王,抑亦此之由也。夔志识沉敏,方雅可称,若天假之年,足以不亏堂构矣。
译文
高颎字昭玄,也叫敏,自称是渤海蓚人。
父亲高宾,背叛齐国,归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臣僚,赐他姓独孤。
等到独孤信被杀,妻儿迁徙蜀地。
文献皇后因为高宾是她父亲的老部下,每每到他家去。
高宾后来升任若阝州刺史,等到高颎显贵后,高宾被追赠为礼部尚书、渤海公。
高颎年少时聪明敏捷,有器度,略涉书史,尤善词章。
当初,他还在孩提时,家里有一柳树,高约百尺,亭亭如盖。
乡里的父老们说:“这个家里会出贵显之人。”高颎十七岁时,北周齐王宇文宪让他当记室。
周武帝时,他袭爵当武阳县伯,任内史上士,不久升任下大夫。
因他平定齐国有功,拜授开府。
不久跟随越王宇文盛进攻隰州叛胡,平定了叛逆。
隋高祖执掌北周大政时,素知高颎能干聪明,又善军事,多有谋略,意欲引他入丞相府。
高祖派邗国公杨惠告诉他这个意思,高颎高兴地说:“我愿意听从丞相调遣,为他奔走。
即使他的大事不能成功,我高颎也不推脱灭族之祸。”于是任他为相府司录。
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日方都因奢侈放纵被杀,高祖更加倾心于高颎,把他当心腹。
尉迟迥造反,派他儿子尉迟。。率步兵骑兵八万,进驻武陟。
高祖令韦孝宽击之。
官军至河阳,没谁敢先进兵。
高祖因诸军号令不一,令崔仲方监军,但仲方以父亲在华山以东而推辞。
当时高颎又见刘日方、郑译都没有去军前的意思,于是请求让自己去,这深合高祖之意,于是派高颎去监军。
高颎一受相命,立即出发,派人代他向老母辞行,说“忠孝不能两全”,流泪上路。
到军前,在沁水上架桥,反贼在上游放火木伐,高颎预先作好土狗以防备火木伐。
渡河后,焚烧桥梁,以示死战,结果大破叛军。
于是追至邺下,与尉迟迥交战。
高颎与宇文忻、李询等设计,平定了尉迟迥。
官军还京,在高祖卧室之内饮宴,高祖拆下帷幕赏给他。
高颎升任柱国,改封义宁县公,升任丞相府司马,他的官职更高,对他的寄托更重。
高祖受北周禅让登基称帝后,授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晋爵封为渤海郡公,朝中大臣无人可与之相比,皇上每每称他为独孤而不叫他的名字。
高颎深深地避免权势,上表章请求让位于苏威。
皇上想成全他的美意,让他辞去仆射之职。
几天后,皇上又说:“苏威在前朝辞官不作,独孤颎能够推荐他。
我听说,推荐贤人的人应受上赏,怎能让独孤颎辞官呢?”于是命高颎恢复官位。
不久皇上拜授他为左卫大将军,本任官职如旧。
当时突厥屡为边患,诏令高颎镇守边疆。
等到他还朝时,皇上赏他马匹一百多,牛羊数以千计。
高颎兼任新都大监,制度多由高颎制定。
高颎每每坐在朝堂北大槐树下听取汇报、决断事情,其树不依行列,有关部门想砍掉,皇上特命不砍,以留给后人看,他就是这样被朝廷看重。
又拜授他为左领军大将军,余官如故。
因丧母而离职,二十天后,皇上即令他复官断事。
高颎流泪辞让,皇上不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