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二(5/7)

所美。然于干用, 非其所长。

史臣曰:韦氏自居京兆,代有人物。世康昆季,馀庆所钟,或入处礼闱,或出 总方岳,硃输接轸,P“P”成阴,在周暨隋,勋庸并茂,盛矣!建安风韵闲雅, 望重当时。述恃宠骄人,终致倾败。旦屡有惠政,肃每存诚谠。雄亮名节自立,忠 正见称,謇之神情开爽,颇为疏放。文城历仕二朝,咸见推重,献书高祖,遂兴学 校,言能弘道,其利博哉!

译文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

祖父韦旭,魏国南幽州刺史。

父亲韦夐,隐居不仕,在北魏、北周两代,十次征他出仕,他都不出山,世人称之为“逍遥公”

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

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

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

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州刺史。

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

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都很高兴。

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韦世康生性恬静好古,不因得失而动脑筋。

在绛州,曾慨然有退隐之志,他给子弟们写信说:“我因生在世家大族,一向蒙受家族恩典,因此为官,到处奔走,到现在已经四、五十年了。

我总是急急忙忙为王命奔走,频繁地镇守地方,志在除掉三惑,心里慎重地守着四知,以不贪为宝,身处肥缺而一无所取。

这些事情,颇为时人知晓。

现在我虽未老,但壮年已经过去,寒霜先打梧桐,北风早摧蒲柳。

我的眼睛更加昏花,已经看不到小字了;足疾更厉害,不能快走了。

爵禄怎能要多,为了防止满盈应该退让;年岁不必暮年,有病就辞职。

何况我的老母年事已高,我应该好好地侍奉她,早晚侍奉有缺,就是我的罪过。

现在,世穆、世文都已从军,我和世冲又都在远地作官,登高眺望故乡,退隐回乡之情更加迫切。

桓山之悲,比以前更深。

我想上达天子,请他按养亲之礼,放我回家侍奉老母。

没和你们商量,所以让人送这封信。

我写此信时,心在遥远的故乡,感叹悲戚之情,实在让我无法承受。”他的弟弟们以为,退休之事恐怕难以办成,于是作罢。

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

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

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

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

这年转任吏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