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寿阳刘叔仁作乱,从 清河公宇文神举讨之,战于砖井,在阵生擒叔仁。又别从王谊破贼于鲤鱼栅。其后 累以军功,迁果毅右旅下大夫。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拒尉迥于武陟。迥遣其将李 围俊怀州,与行军总管宇文述击走之。破尉惇,平鄴城,皆有功,进授上大将军, 改封洛川县公。寻拜隆州刺史。开皇元年,进爵正平郡公,加邑二千户。后为魏州 刺史,甚有惠政,及去职,吏民思之,为立碑颂德。转冀州刺史。炀帝嗣位,征为 民部尚书。转纳言,改授右光禄大夫。从幸江都宫,以足疾不堪趋奏,复授民部尚 书,加位左光禄大夫。卒官,时年七十。谥曰定。初,文思当袭父爵,自以非嫡, 遂让封于弟文纪,当世多之。
文纪字温范,少刚正,有器局。在周袭爵华山郡公,邑二千七百户。自右侍上 士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安州总管长史。将兵迎陈降将李瑗于齐安,与陈将 周法尚军遇,击走之。以功进授开府,入为虞部下大夫。高祖为丞相,改封汾阴县 公。从梁睿讨王谦,以功进授上大将军。前后增邑三千户。拜资州刺史。入为宗正 少卿,坐事除名。后数载,复其爵位,拜熊州刺史。改封上明郡公。除宗正卿。兼 给事黄门侍郎,判礼部尚书事。仁寿二年,迁荆州总管。岁余,卒官,时年五十八。 谥曰恭。
史臣曰:杨素少而轻侠,俶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 功名自许。高祖龙飞,将清六合,许以腹心之奇,每当推彀之重。扫妖氛于牛斗, 江海无波;摧骁骑于龙庭,匈奴远遁。考其夷凶静乱,功臣莫居其右;览其奇策高 文,足为一时之杰。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 离宫,陷君于奢侈;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终使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祸败 之源,实乃素之由也。幸而得死,子为乱阶,坟土未干,阖门殂戮,丘陇发掘,宗 族诛夷。则知积恶馀殃,信非徒语。多行无礼必自及,其斯之谓欤!约外示温柔, 内怀狡算,为蛇画足,终倾国本,俾无遗育,宜哉!
部分译文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
祖父杨暄是魏朝的辅国将军、谏议大夫。
父亲杨敷为北周的汾州刺史,死于北齐。
杨素小时候穷困失意,不拘小节,有远大的志向。
世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书仆射杨宽认为他很不一般,常对子孙说:“处道不是一般的人,他日一定出类拔萃,无与伦比,不是你们赶得上的。”杨素后来和安定人牛弘志同道合,他们勤奋好学,研究探讨精心专诚,从不感到疲倦,因而很多方面都精通或者涉猎。
他善于写文章,善长草书、隶书,很留心通过观察风向占卜吉凶。
杨素长髯丰额,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召他当了中外记室,后转任礼曹,升任为大都督。
周武帝亲自统领一切事务后,杨素因父亲坚守气节在齐丧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就上表申述道理。
武帝没有应允,他又一再坚持。
武帝大怒,命令左右将其斩首。
杨素理直气壮地说:“我给无道的天子做事,死是应该的。”武帝壮其言,于是追封杨敷为大将军,谥号“忠壮”,并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逐渐被礼遇。
武帝命令杨素起草诏书,他一挥而就,而且词藻文义均美。
武帝嘉奖他,对他说:“好好努力,不愁日后没有荣华富贵。”杨素应声回答说:“我只怕富贵来逼我,我却无心谋取富贵。”平定北齐时,杨素请求率领父亲先前的部下作先锋。
武帝应允了他,并且赐给他一条竹鞭,说:“我正要驱使天下,所以把这件东西赐给你。”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在河阴和齐人交战,因战功被封为清河县子,食邑五百户。
这年武帝又授予杨素司城大夫之职。
第二年,杨素又跟随宇文宪攻取晋州。
宇文宪屯兵于鸡栖原,北齐国主率领大军攻来,宇文宪因害怕连夜逃走,齐军紧追不舍,宇文宪部下大多失散。
杨素和十多位骁勇之将竭力苦战,才使宇文宪幸免于难。
这以后,杨素屡建战功。
北齐平定后,杨素被加官为上开府,改封为成安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并赏赐给他粮食、布帛、奴婢、牲畜。
后来杨素跟随王轨在吕梁击败陈将吴明彻,管理东楚州的事务。
武帝又封他的弟弟杨慎为义安侯。
陈将樊毅在泗口筑城,杨素击走了他,并荡平了他所筑的城墙。
周宣帝登基后,杨素继承了父亲临贞县公的爵位。
宣帝又封他的弟弟杨约为安成公。
不久跟随韦孝宽巡行淮河以南,杨素又单独攻下了盱眙、钟离两地。
高祖当丞相时,杨素便与高祖深深交好,高祖很看重他,派他做汴州刺史。
赴任途中,走到洛阳,恰逢尉迟迥叛乱,荥州刺史宇文胄占据虎牢和尉迟迥相应,杨素不能前行。
高祖拜杨素为大将军,调发河内之兵进攻宇文胄。
打败宇文胄后,杨素升为徐州总管,又进位为柱国,加授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