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五(4/7)

,勿得便受。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 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若倾其本根, 馀城自克。如不时定,脱遇秋霖,深为艰阻,兵粮又竭,强敌在前,靺轲出后,迟 疑不决,非上策也。”后数日,卒于师。帝省表,悲叹久之,赠光禄大夫、尚书右 仆射、北平侯,谥曰襄。赐物一千段,粟麦二千石,威仪鼓吹,送至墓所。有子十 人。

长子诠,官至武牙郎将。次纶,少以侠气闻。文振弟文操,大业中,为武贲郎 将,性甚刚严。帝令督秘书省学士。时学士颇存儒雅,文操辄鞭挞之,前后或至千 数,时议者鄙之。

史臣曰:仲方兼资文武,雅有筹算,伐陈之策,信为深远矣。声绩克举,夫岂 徒言哉!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许,尉迥之乱,遂立功名。自兹厥后,屡当推毂。 辽东之役,实丧师徒。斯乃大树将颠,盖亦非战人之罪也。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 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频称谅直。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部分译文

○于仲文

于仲文,字次武,是建平公于义之兄的儿子。

父亲于萛,北周大左辅、燕国公。

仲文小时就聪明机灵,很小上学,就沉溺书中而不知疲倦。

他父亲感到很奇异,说:“这个儿子肯定会振兴我们于家。”他九岁时,曾在云阳宫拜见北周太祖。

太祖问他:“听说你爱读书,书上有些什么?”仲文回答说:“帮助父亲,侍奉君王,只有忠孝而已。”太祖非常赞赏他。

这以后他跟博士李祥学习《周易》、《三礼》,略知大义。

长大后,倜傥风流而胸有大志,气度超凡,当时称他是名公子。

开始当赵王的部下,不久升任安固太守。

任、杜两家都丢了牛,后来找到一头牛,两家都说是自己的,州郡无法决断。

益州长史韩伯隽说:“安固于太守年少时就很聪明,可让他决断这事。”于仲文说:“这事很容易解决。”于是让两家各赶牛群来,放出那头牛,那头牛就奔向任家的牛群中。

他又偷偷让人轻轻地伤了那头牛,任家人叹惜不已,而杜家人却没事一般。

于仲文于是诃责姓杜的,姓杜的认罪而去。

始州刺史屈突尚,是宇文护一党的,以前因事入狱,无人敢治他结党之罪。

于仲文到郡后,穷追究治,终于让他坐牢。

蜀中人因此传语说:“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暴有次武。”不久,调他任御正下大夫,封为延寿郡公爵,食邑三千五百户。

几次随军出征,累功升迁到当仪同三司。

北周宣帝时,他任东郡太守。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造反作乱,派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

尉迟迥还派人诱招于仲文,仲文拒绝了。

尉迟迥恨他不听自己的,派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斩首五百多级。

仲文因功被授为开府。

尉迟迥又派其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两路俱进,又进攻于仲文。

贼人的势力更大,东郡人十分害怕,郡中人赫连僧伽、敬子哲率人响应尉迟迥。

于仲文估计不能挺住,抛妻别子,带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走。

他被贼人追赶,且战且行。

跟随他的骑兵,十之七八都战死。

仲文独得免祸,到达京师。

尉迟迥于是杀了他的三子一女。

高祖见仲文,引他到内室,为他下泪。

高祖赐他采帛五百段,黄金二百两,提拔他当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

给他鼓吹,让他乘驿车到洛阳发兵,以讨伐檀让。

当时韦孝宽在永桥一带抵抗尉迟迥,仲文到孝宽处与他商议。

当时,总管宇文忻颇有自疑之心,因此对仲文说:“你刚从京师来,你看丞相的意思怎么样?尉迟迥实在不值得一打,只担心事情完了以后,又有鸟死藏弓的忧虑。”仲文怕宇文忻发生变故,就对他说:“丞相宽弘大度,明识有余,我们如能尽力为国,他必定不会有二心。

我在京师三天,常见他有三个好处,以此看来,丞相不是一般的人。”宇文忻说:“三个好处怎样?”于仲文说:“有个叫陈万敌的,新近从贼人中来,丞相马上叫他的弟弟陈难敌召集人马,随官军讨伐贼人。

这是丞相有大度的第一个长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