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10/10)

朝廷中的较为有名的十多人,担保证明刘炫所陈述的没有虚假,就这样,刘炫被授予殿内将军之职。

当时,牛弘奏请皇上在全国购买散失在民间的书籍,刘炫于是伪造了一百多卷,题名为《连山易》、《鲁史记》等,抄录后送到官府,领取奖赏而去。

后来有人控告他,经过特赦免去一死。

他因此被除名,就回到家里,以讲学授徒为业。

太子杨勇听说此事就召见他,等他到了京城,皇帝又诏令他侍奉蜀王杨秀,他故意拖延不到任。

蜀王大怒,将他戴上刑具送往益州。

没有多久,把他分派做了侍卫,让他拿着兵器当门卫。

不久放出,让他主管校对书籍等事,刘炫因此模仿屈原《卜居》作了一篇《筮涂土》来自我寄托。

等到蜀王被废,刘炫与群儒们一起修定《五礼》,授予旅骑尉之职。

吏部尚书牛弘提出建议,认为应该礼遇诸侯而绝旁枝,大夫要降一等。

现在的上柱国,虽然不同于古代的诸侯,与大夫相比照是可以的,官职在第二品,应当降旁亲一等。

议论者多数人认为应该这样。

刘炫反驳他们说:“古代做官的,只是直系一人罢了,旁系子弟不得做官,因此先王注重嫡亲,其宗子有分别授禄的主张。

旁系和直系比虽然疏远一些,但还要穿三个月的丧服,确实是由于享受到了恩惠。

现在做官,地位凭借才干而升迁,不受直系旁系的限制,与古代已经不同了,还有什么降不降呢?现在地位尊贵的人,多数忽略了近亲,假如再降低一等,那么人们道德意识的衰微,就会从此开始了。”于是这件事就作罢了。

开皇二十年(600),皇帝废除国子四门以及州学县学,只设太学博士二人,学生七十二人。

刘炫向皇帝上书,认为学校不应该废除,情理非常恳切,高祖没有采纳。

开皇末年,国家兴盛,朝廷内外都有攻取辽东的意图。

刘炫认为辽东不能攻伐,作《抚夷论》来讽谏这件事,当时谁也没有认识过来。

等到大业末年,三次攻伐都没有取胜,刘炫的话才得到证实。

炀帝继位,牛弘召引刘炫修订法律政令。

高祖在世时,由于文官大多是卑鄙之人,时间长了滋长奸诈,是时势使他们变成了这样。

又因为社会风气越来越坏,妇女不守节。

于是定下制度,州县的僚属,三年更换一次,九品以上官职的妻子不能再嫁。

刘炫写文章论述不能这样做,牛弘接受了他的意见。

各郡都设置学官。

在外读书的人也按时发放补贴,这些都是从刘炫开始的。

牛弘曾对刘炫闲谈说:“按《周礼》记载士多而官吏少,现在府吏长史等官比以前的多百倍,处理政务的僚属们一旦减少就不够用,这是什么原因呢?”刘炫回答说:“古人委任专人办事,年末以考核为准,案件不再重新核对,文辞也不过于繁杂详尽,长官的责任,只掌握重要的东西罢了。

现在的僚属总要反复研究。

假使某个案件还不够成熟,不够周密,将会不远万里去追查核实百年之久的旧案,所以有谚说:‘老吏抱案死。’古今不同,悬殊相差这样大,事情繁杂政治弊端重重,是此为缘故。”牛弘又问:“魏、齐的时候,府令长史办事从容,现在却没有一点闲暇,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刘炫回答说:“齐朝设立州府不过几十个,三府行台,顺次地统领着,下达文告之类的,也不过十余条。

现在的州府有几百个,这是第一繁杂。

过去州府只设置法纪纲要,郡府只设置守丞,县衙只有县令罢了。

至于其他的差役幕僚,就由各自长官聘任,接受诏令上任,而且每个州也不过几十个人。

现在却不是这样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由吏部委任,非常细小的事情,都属于考核的对象,这是第二繁杂。

减少官员不如减少事情,减少事情不如心里清静,官员的事情不减少而希望从容办事,怎么可能呢?”牛弘很称赞他的主张,但是并没有采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