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之 言乎!”久之,微有辨答,所说辞义,皆异先儒之旨,而思理玄妙,故论者以为天 然独得,非常人所及也。竟以寿终。
临孝恭,京兆人也。明天文算术,高祖甚亲遇之。每言灾祥之事,未尝不中, 上因令考定阴阳。官至上仪同。著《欹器图》三卷,《地动铜仪经》一卷,《九宫 五墓》一卷,《遁甲月令》十卷,《元辰经》十卷,《元辰厄》一百九卷,《百怪 书》十八卷,《禄命书》二十卷,《九宫龟经》一百一十卷,《太一式经》三十卷, 《孔子马头易卜书》一卷,并行于世。
刘祐,荥阳人也。开皇初,为大都督,封索卢县公。其所占候,合如符契,高 祖甚亲之。初与张宾、刘晖、马显定历。后奉诏撰兵书十卷,名曰《金韬》,上善 之。复著《阴策》二十卷,《观台飞候》六卷,《玄象要记》五卷,《律历术文》 一卷,《婚姻志》三卷,《产乳志》二卷,《式经》四卷,《四时立成法》一卷, 《安历志》十二卷,《归正易》十卷,并行于世。
○张胄玄
张胄玄,渤海蓚人也。博学多通,尤精术数。冀州刺史赵煚荐之,高祖征授云 骑尉,直太史,参议律历事。时辈多出其下,由是太史令刘晖等甚忌之。然晖言多 不中,胄玄所推步甚精密,上异之。令杨素与术数人立议六十一事,皆旧法久难通 者,令晖与胄玄等辩析之。晖杜口一无所答,胄玄通者五十四焉。由是擢拜员外散 骑侍郎,兼太史令,赐物千段,晖及党与八人皆斥逐之。改定新历,言前历差一日, 内史通事颜敏楚上言曰:“汉时落下闳改《颛顼历》作《太初历》,云后当差一日。 八百年当有圣者定之。计今相去七百一十年,术者举其成数,圣者之谓,其在今乎!” 上大悦,渐见亲用。
胄玄所为历法,与古不同者有三事:
其一,宋祖冲之于岁周之末,创设差分,冬至渐移,不循旧轨。每四十六年, 却差一度。至梁虞广刂历法,嫌冲之所差太多,因以一百八十六年冬至移一度。胄 玄以此二术,年限悬隔,追检古注,所失极多,遂折中两家,以为度法。冬至所宿, 岁别渐移,八十三年却行一度,则上合尧时日永星火,次符汉历宿起牛初。明其前 后,并皆密当。
其二,周马显造《丙寅元历》,有阴阳转法,加减章分,进退蚀余,乃推定日, 创开此数。当时术者,多不能晓。张宾因而用之,莫能考正。胄玄以为加时先后, 逐气参差,就月为断,于理未可。乃因二十四气列其盈缩所出,实由日行迟则月逐 日易及,令合朔加时早,日行速则月逐日少迟,令合朔加时晚。检前代加时早晚, 以为损益之率。日行自秋分已后至春分,其势速,计一百八十二日而行一百八十度。 自春分已后至秋分,日行迟,计一百八十二日而行一百七十六度。每气之下,即其 率也。
其三,自古诸历,朔望值交,不问内外,入限便食。张宾立法,创有外限,应 食不食,犹未能明。胄玄以日行黄道,岁一周天,月行月道,二十七日有余一周天。 月道交络黄道,每行黄道内十三日有奇而出,又行黄道外十三日有奇而入,终而复 始,月经黄道,谓之交,朔望去交前后各十五度已下,即为当食。若月行内道,则 在黄道之北,食多有验。月行外道,在黄道之南也,虽遇正交,无由掩映,食多不 验。遂因前法,别立定限,随交远近,逐气求差,损益食分,事皆明著。
其超古独异者有七事:
其一,古历五星行度皆守恆率,见伏盈缩,悉无格准。胄玄推之,各得其真率, 合见之数,与古不同。其差多者,至加减三十许日。即如荧惑平见在雨水气,即均 加二十九日,见在小雪气,则均减二十五日。虽减平见,以为定见。诸星各有盈缩 之数,皆如此例,但差数不同。特其积候所知,时人不能原其意旨。
其二,辰星旧率,一终再见,凡诸古历,皆以为然,应见不见,人未能测。胄 玄积候,知辰星一终之中,有时一见,及同类感召,相随而出。即如辰星平晨见在 雨水气者,应见即不见,若平晨见在启蛰气者,去日十八度外,三十六度内,晨有 木火土金一星者,亦相随见。
其三,古历步术,行有定限,自见已后,依率而推。进退之期,莫知多少。胄 玄积候,知五星迟速留退真数皆与古法不同,多者至差八十余日,留回所在亦差八 十余度。即如荧惑前疾初见在立冬初,则二百五十日行一百七十七度,定见在夏至 初,则一百七十日行九十二度。追步天验,今古皆密。
其四,古历食分,依平即用,推验多少,实数罕符。胄玄积候,知月从木、火、 土、金四星行有向背。月向四星即速,背之则迟,皆十五度外,乃循本率。遂于交 分,限其多少。
其五,古历加时,朔望同术。胄玄积候,知日食所在,随方改变,傍正高下, 每处不同。交有浅深,迟速亦异,约时立差,皆会天象。
其六,古历交分即为食数,去交十四度者食一分,去交十三度食二分,去交十 度食三分。每近一度,食益一分,当交即食既。其应少反多,应多反少,自古诸历, 未悉其原。胄玄积候,知当交之中,月掩日不能毕尽,其食反少,去交五六时,月 在日内,掩日便尽,故食乃既。自此已后,更远者其食又少。交之前后在冬至皆尔。 若近夏至,其率又差。所立食分,最为详密。
其七,古历二分,昼夜皆等。胄玄积候,知其有差,春秋二分,昼多夜漏半刻, 皆由日行迟疾盈缩使其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