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4/7)

魏大统元年(535)春正月二日,太祖升任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改封安定郡王。 太祖坚持不受郡王之封及录尚书事之职,魏帝答应,于是改封安定郡公。

东魏派将领司马子如侵犯潼关,太祖驻军霸上,司马子如撤军,从蒲津侵犯华州,被刺史王罴击退。

三月,由于战争、劳役不息,官民劳顿困苦,太祖就命令部属参酌古今成例,加以变通,选择可以益国利民,合乎农时,宜于施政的,定出二十四条新制,奏请魏帝推行。

二年(536)春三月,东魏攻陷夏州,留将领张琼、许和镇守。

夏五月,秦州刺史、建中王万俟普拨率领部属叛变,窜入东魏。

太祖指挥轻装骑兵追赶,在黄河以北追赶一千余里,没有追上,将军队撤回。

三年(537)春正月,东魏侵犯龙门,驻军蒲坂,造三道浮桥,打算渡过黄河。

又派将领窦泰进攻潼关,高敖曹包围洛州。

太祖从广阳出军,召集众将说:“如今贼军从三面拖住我军,又在黄河上架起浮桥,显示定要渡河,这是想吸引我军,使窦泰乘机西进。

我军与贼军久久相持不下,贼军诡计即可得逞,这不是好的计策。

况且高欢起兵以来,窦泰必任先锋,其部下多精锐士卒,屡屡告捷而骄傲自满。

如今出其不意,突施袭击,一定可击败他。

一旦击败窦泰,高欢必不战而自退。”诸将都说:“贼军在近处,舍弃近敌而奔袭远贼,倘若失利,后悔就来不及了。”太祖说:“前时高欢再度袭击潼关,我军未过霸上。

如今敌人大举来犯,而我军尚未走出京郊。

贼人以为我军只图自守,并无远行迎战的打算,又傲慢成性,轻视我军。

乘此进攻,为何不可取胜?贼军虽已造桥,但无法迅速渡河。

这五日之内,我必定活捉窦泰。

各位不要怀疑。”八日,太祖率骑兵六千人返回长安,扬言要保卫陇山以西。

九日,朝见皇帝后,悄悄出兵。

十一日黎明,抵达小关。

窦泰突然听说我军开到,惊慌恐惧,背靠山岗布阵,阵势尚未布好,太祖放手猛攻,大败敌军,将其部众一万余人全部俘虏。

斩杀窦泰,把他的首级传示长安。

高敖曹恰在此时攻陷洛州,捉住刺史泉企,听说窦泰被杀,就焚毁军用物资,弃城而逃。

齐神武也撤桥退兵。

泉企之子泉元礼随即收复洛州,斩东魏刺史杜密。

太祖领军返回长安。

六月,派仪同于谨攻占杨氏壁。

太祖请求取消行台之职,魏帝又申明上次的诏命,太祖接受录尚书事一职,对其他职务再三谦让,魏帝同意。

秋七月,征调军队,在咸阳会合。

八月十四日,太祖率领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王直心、侯莫陈崇、李远、达奚武等十二名将领东征。

抵达潼关后,太祖告诫将士道:“我与你们众将士,上奉天威,诛灭暴乱。

你们将士,要整理好自己的盔甲兵器,准备作战,不得因贪财而轻敌,不得害民以逞威。

效力则有赏赐,不效力则有惩罚。

各位将士要自我勉励。”派于谨居大军之前,一路进攻至般木豆。

东魏将领高叔礼固守栅栏,攻不进去,于谨加紧进攻,高叔礼投降。

俘虏其士卒一千人,将高叔礼送到长安。

二十五日,抵达弘农。

东魏将领高干、陕州刺史李徽伯固守。

当时连绵多雨,太祖命令各军冒雨进攻。

二十七日,城墙崩塌,斩李徽伯,俘虏其战士八千人。

高干逃走,渡过黄河,令贺拔胜追上捉住,一块押送长安。

于是宜阳、邵郡都来归附。

最初,黄河以南豪杰大多聚兵响应东魏,到这时都率部属前来投降。

齐神武害怕,率军十万从壶口出发,向蒲坂推进,准备从后土渡河。

又派将领高敖曹率三万人从黄河以南出兵。

当年,关中饥荒。

太祖平定弘农后,在当地筹措军粮五十余天。

当时战士不到一万人,听说齐神武即将渡黄河,就领军入据潼关。

齐神武渡过黄河,进逼华州。

刺史王罴严密防守。

齐神武知道无法攻克,就涉过洛水,驻扎在许原以西。

太祖占据渭水以南,征调各州兵马,均未会合。

于是召集诸将,对他们说:“高欢翻过高山,渡过黄河,从远处来到这里,这真是上天灭亡他的机会。

我打算进攻他,怎么样?”诸将都认为敌众我少,难以抵挡,请求等高欢向西再深入一些,以相机行事。

太祖说:“高欢如果得以抵达咸阳,人心就会骚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