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年,百姓就适应了新制。
冬十月,在白水举行大规模阅兵。
十一年(545)春三月,下令说:“古代的帝王之所以外封诸侯而内设百官,并不是打算显示自己的富贵和尊荣,而是因为天下极大,非一个人所能单独治理,所以广泛寻访贤能之士,以帮助自己治理。
如果了解他是贤才,就依照礼节来任命他。
这人听到任命的消息时,就会悲伤地说:“凡受人委托,必将为人效劳,为什么舍弃自己而服从别人呢?”又自勉道:“上天降生俊杰之士,是为了有益时世。
君王打算与我一块治理天下,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抑制心志而接受任命。
在任职期间,白天食而不知其味,夜间不得安睡,思虑如何才能辅佐君王,安抚百姓;无暇顾念私事,担忧家人,所以妻子孩儿有时遭受饥寒之苦而不能照顾。
于是君王赐给他俸禄,封给他官位爵号,并不认为是施舍的恩惠。
贤臣接受了,也并不认为应当感激。
官职不随意升迁,俸禄不随意赏赐。
为君王者,确实能依照这个原则任命官员;为臣子者,确实能以这种感情接受任命,那么天下虽大,也可无为而治了。
从前尧、舜为君,稷、契为臣,都是依照这个原则。
等到后世衰微,这个原则逐渐被废弃,竟把任命官职当作私人的恩典,把享受爵禄当作个人的荣耀。
君王任命官员时,只要与自己亲近的就授给他官职,只要自己宠爱的就任用他。
臣子在接受任命时,凡可以使自己尊崇而富有的,即便走邪路也要谋求;凡对自己有害而有利于他人的,那就花言巧语加以推辞。
于是极公正的原则消失了,而作奸欺诈之风滋长起来。
天下无法治理,正是因为这样。
“如今圣明君王振兴我朝,考虑消除浮薄虚伪的风气。
各位官员应当体念任职之艰难,受命之烦累,日夜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踏薄冰。
才能可以胜任的,则谨慎地予以承担;无法胜任者,则抑制己之短处而避开它。
倘若官职不任意升迁,爵位不无故授封,那么诚朴的风气,差不多就可返回了。”冬十月,在白水举行大规模阅兵,又西赴岐阳围猎。
十二年(546)春,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反叛。
瓜州百姓张保杀害刺史成庆,以全州响应宇文仲和。
太祖派开府独孤信征讨。
东魏派将领侯景侵犯襄州,太祖派开府若干惠率领轻装骑兵迎击。
到达穰地时,侯景逃走。
夏五月,独孤信平定凉州,活捉宇文仲和,将凉州百姓六千余家迁到长安。
瓜州都督令狐延杀掉张保,瓜州平定。
七月,太祖在咸阳举行大规模阅兵。
九月,齐神武包围玉壁,大都督韦孝宽尽力抵御,齐神武围攻六十天未能占领,其士卒死者十之二三。
恰巧齐神武患病,就烧掉军营退兵。
十三年(547)春正月,蠕蠕侵犯高平,抵达方城。
当月,齐神武去世。
其子高澄继位,这是文襄帝。
高澄与其河南大行台侯景不和,侯景不安,派使者请求以黄河以南六州前来归附。
齐文襄派将领韩轨、厍狄干等人把侯景包围在颍川。
三月,太祖派开府李弼率兵支援侯景,韩轨等人逃去。
侯景请求留下,以平定黄河以南,于是移守豫州。
太祖派开府王思政据守颍川,李弼领军返回。
秋七月,侯景秘密图谋归附梁国。
太祖知道了他的阴谋,连忙把前后配置给侯景的将士全部要回。
侯景恐惧,于是叛变。
冬,太祖奉护魏帝西去岐阳围猎。
十四年(548)春,魏帝诏封太祖长子宇文毓为宁都郡公,食邑三千户。
当初,太祖以平定元颢、接纳孝庄帝的功劳,封宁都县子,到这时改县为郡,又拿这个爵位封给宇文毓,用来表彰他最先为王事尽力。
夏五月,授太祖为太师。
太祖奉护魏太子视察西部边境,从新平出发,经过安定,登上陇山,刻下石碑以记此事。
又经过安阳,到原州,经过北长城,举行大规模围猎。
准备东赴五原,抵达蒲川,听说魏帝患病,于是返回。
回来后,皇帝疾病已经痊愈,就返回华州。
当年,东魏派将领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等人,率军十余万人把王思政包围在颍川。
十五年(549)春,太祖派大将军赵贵率军到穰地,同时监督东南诸州军队援助王思政。
高岳修筑堤堰,引氵有水灌城,从颍川以北都变成沼泽,援军无法抵达。
夏六月,颍川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