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孤信乘胜袭击荆州。
东魏刺史辛纂率兵出来迎战。
荆州士人平民感念独孤信的恩泽,独孤信又临阵讲明利害,荆州守军分崩离析。
独孤信乘机发兵进攻,辛纂大败,奔回城门,还没有来得及关上城门,已被独孤信部下的都督杨忠等人赶上杀死。
事迹见《杨忠传》。
三荆于是平定。
就地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将领率军突然而至。
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少,率领部下逃到梁国。
在那里住了三年,梁武帝才准许他回到北方。
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他往哪里去,他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梁武帝认为他很讲信义,送给他很多礼物。
大统三年(537)秋天,独孤信到达长安。
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家的威望,就上书请求治罪。
魏文帝交尚书讨论。
七兵尚书、陈郡王元玄等商议,认为“边将督军,恭行上天之赏罚;军队被歼而至大败,国法不会放过。
荆州刺史独孤如愿,身当重任,远袭襄、宛,斩杀敌军主帅辛纂,传示其首级于京师,论功应当赏赐。
可惜他功绩未能善始善终,迅即沦落于他国,违背了朝廷的期望。
然而他孤军数千,并无后援,贼众我寡,实难自保。
皇恩已降,不应再绳之以法。
从前秦国宽恕孟明,汉朝赦免广利,他们后来都能改过立功,名垂青史。
拿今天来比拟古人,也有成规可循。
臣等商议,请陛下赦免独孤信的罪过,恢复他原来的职务。”魏文帝下诏说:“独孤信荆、襄之战,实有大功。
既遇强敌,力尽道阻,不肯降贼,还朝无路,权宜之计,不足为错。
避难江南,履顺入险,情义始终,实可赞叹。
况且谦虚退让,诚心谢罪,如果只商议降恩免罪,则不合随势而宜、变通事理之道。
可转任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之官爵照旧。”不久任领军。
随从太祖收复弘农,攻克沙苑。
改封河内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户。
当时俘虏中有独孤信的亲属,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于是公告于众,为之服丧守孝。
随即被起用为大都督,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
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
四年,东魏将领侯景等人率军围攻洛阳。
独孤信据守金墉城,随着敌军的进攻方向予以抵御,坚持了十几天,等到太祖抵达氵廛水东岸,侯景等人才撤军。
独孤信与李远为右军,作战失利,东魏攻占洛阳。
六年,侯景侵犯荆州,太祖命令独孤信与李弼从武关出兵。
侯景撤军后,任命独孤信为大使,抚慰三荆。
不久,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起初,地方官员昏庸懦弱,政令悖谬,百姓有冤上诉,多年不能裁定。
独孤信到秦州后,公事再无积压。
他以礼义教化百姓,劝他们耕田养蚕,过了几年,公私两家都富足起来,流离的百姓有数万家自愿归附。
由于他诚信之名远近皆知,所以太祖赐名为“信”
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人山定起兵反叛,诏令独孤信前去征讨。
不久,梁人山定被其部下杀死,梁人山定的子弟又收编其残余部众。
独孤信就率兵奔向万年,驻兵三交口。
贼众全力拒守,独孤信乘机从一条隐秘的小道进军稠松岭。
贼众没有料到独孤信军队从这里打来,一看势头不对,便溃逃而去。
独孤信乘胜追击,直达城下,贼众出城投降。
加授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