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率大军在后接应。
李远率军悄悄前往,保护高仲密返回。
又随太祖在邙山作战。
当时大军失利,只有李远整顿部下断后。
随即被任命为都督义州、弘农等二十一防诸军事。
李远善于治理部下,有才干谋略,对于进攻或防守的准备,无不精心锐思。
常常厚待境外之人,使他们成为间谍,敌人内部的动静,必能提前知道。
那些因事情败露而被处死的间谍,也不因此而后悔。
曾经在莎栅围猎,望见林木中有一石,误认为是卧在地上的兔子,发箭射中,箭头深入石头一寸有余。
走近一看,原来是块石头。
太祖听说后,感到惊异,写信说:“从前李广将军实有此事,如今你又如此,可算是世代流传的功德。
即使像熊渠那样的善射者,也不能独占美名。”东魏将领段孝先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向宜阳推进,名为送粮,而实有伺机偷袭之意。
李远悄悄地了解了他的计谋,派兵袭击,将其打败,缴获其军用物资、兵器等。
段孝先逃走。
太祖就把自己的坐骑赏赐给李远,还赏赐有金带、床、衣被等物,另有杂色绸缎二千匹,任命他为大将军。
不久,授尚书左仆射。
李远对太祖说:“我是秦陇的一个普通人,说不上有什么才能技艺。
生平愿望,不过是当个郡守罢了。
幸逢良机,得以侍奉圣明。
君王显贵而臣子升迁,以致于到今天。
如今我位居高官,爵列上等,受委一方,生杀在手。
不仅荣贵一时,也足可光耀身世。
但尚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今日授我,恰恰是加重我的罪责。
您如果想要成全我,乞求您不要授我此职。”太祖说:“您功德俱高,朝廷倚重,从众人中举荐,又有什么可以推辞?况且我与你,犹如骨肉,难道会允许你因官职而退让,违背我的期望?”李远没有办法,才接受任命。
太祖又把第十一子宇文达交给李远,让他当儿子抚养,这就是代王。
当时太祖尚未立世子,明帝年长,已表现出成人应具的美德。
孝闵帝是嫡生,年纪还小。
于是召集群公说:“我打算把嫡子立为世子,担心大司马猜疑。”大司马就是独孤信,是明帝敬后的父亲。
众人都不作声,没有一个说话。
李远说:“立世子凭嫡生而不凭长幼,礼制上说得明明白白。
略阳公为世子,您又有什么怀疑?如果认为独孤信不满意,请允许我立即杀掉他。”说着便拔刀而起。
太祖也起身说:“何致于这样!”独孤信又陈述自己的道理,李远才不再说什么。
于是众人都赞成李远的意见。
李远走到门外,向独孤信道歉说:“面临大事,不得不这样。”独孤信也感谢李远道:“今日全仗您,才决定此等大事。”建立六官后,授小司寇。
孝闵帝登基,升任柱国大将军,食邑一千户。
仍然镇守弘农。
李远之子李植,在太祖时已经担任相府司录参军,掌管朝政。
晋国公宇文护掌权后,李植担心不被重用,于是密谋杀掉宇文护。
计谋泄露,宇文护得知,派李植出任梁州刺史。
随即废去皇帝,召李远、李植回朝。
李远担心发生变故,沉思很久,说道:“大丈夫宁可为忠鬼,怎能当叛臣!”决定应召。
到京师后,宇文护由于李远素来功大而名高,还想保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