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大将军,仍然辅佐蛮公宇文直坐镇窒业。六年,晋升他为柱国。建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六岁。赠封本官,加冀宣变涂等五州诸军事、冀业刺史,谧号曰塞。
于高儒,年少时凭藉父功赐爵许昌县公,官拜左侍上士。后袭爵犍为郡公,位至仪同大将军。
李和本名庆和,祖先是陇西狄道人。后来移居朔方。父亲李僧养,因为累代雄豪,又善于治民,担任了夏州酋长。
李和少年勇敢,有见识气度,状貌魁伟,为州裹所推重。贺拔岳任关中镇守时,举荐他为帐内都督。因讨平诸贼有功,渐升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赐爵思阳公。不久升为汉阳郡守。为政宽简,百姓称扬。
到大统初年,加授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都督,连升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夏州刺史,赐姓宇文氏。太祖曾对诸将说:“宇文庆和才智谋略异常高明,立身恭谨,屡经委任,总让我称心如意。“于是赐名为意。改封永丰县公,食邑一千户。保定二年,授任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郡公.不久又改封德广郡公,出任洛州刺史。李和以前治理夏州,留给百姓不少恩惠,等到有此任命,商洛父老,无不对他的美好的声誉充满想望。李和到了洛州,以爱心与宽容教民,诉讼案件大减。天和三年,晋升为大将军,授任延绥丹三州武安伏夷安民三防诸军事、延蚶刺史。六年,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建德元年,改授延绥银三州文安伏夷安民周昌梁和五防诸军事。因罪罢官。不久复授柱国官衔。臆胆皇元年,升任上柱国。奎和立身坚强朴直,老而更加刚烈,儿辈有事请示,如奉严君。因为塞是左担所赐之名,帝朝都已经改换,而庆翅则为父之所命,义不可违。到此便以塑为名。二年,逝世,赠本官荣衔,加授司徒公、涂查邳近涂回六州刺史。谧号盘。子奎邀继承爵禄。
伊娄穆,字奴干,代国人。父伊娄灵,善骑射,为太祖赏识。太祖曾对他说:“古时伊尹辅佐殷商,使国君像尧、舜一样圣贤。你既姓伊,想必不辱先人之宏业吧。“于是赐名也叫尹。历任金紫光禄大夫、卫将军、隆州刺史,赐爵卢奴县公。
伊娄穆二十岁为太祖内廷亲信,以机智善辩受重用,授任奉朝请,常侍左右。邙山战役,力战有功,拜官于都督、丞相府参军事,改任外兵参军。接连升任帅都督、平东将军、中散大夫,历任中书舍人、尚书驾部郎中、抚军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曾入宫禀告事情,太祖望见他很高兴,直呼他的小名说:“奴干作仪同面见我了。“于是官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赐封安阳县伯,食邑五百户。改任大丞相府掾,晋升从事中郎,改任给事黄门侍郎。
魏废帝二年,伊娄穆出使入蜀。恰值伍城郡人赵雄杰与梓潼郡人王令公、邓肶等联谋叛逆,组军三万余人,封锁涪水,修建寨栅,进逼潼州。于是伊娄穆与刺史叱罗协率兵平息了叛乱。增加食邑五百户。
孝闵帝继位,官拜兵部中大夫,治御正。晋升为侯爵,增加食邑五百户。不久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保定初年,授衔军司马,晋升为公爵。四年,授任金州总管、八州诸军事、金州刺史。天和二年,增加食邑二千一百户。又为民部中大夫。
堑公宇文直出镇塞业,以伊娄穆为长史。坚铋城民工j龌造反,袭据州城。主塞直派伊娄穆率领一百多骑兵赶去救援。伊娄穆到城下,连连挫败王道胥兵。恰巧大将军高琳率大军接应,王道胥等才投降。唐州山蛮凭藉地形险峻,违抗朝廷命令,伊娄穆率军讨伐。蛮酋保据石窟十四处,伊娄穆分兵进讨,十四全部攻破,俘虏六千五百人。六年,晋升为大将军。建德初年,授任荆州,又以伊娄穆为总管府长史。伊娄穆多次辅佐近亲藩王,甚得好助手的名声。
召入朝中任小司马。随柱国李穆平定轵关等城,受赏布帛三百匹、粟三百石、田三十顷。五年,随皇太子讨伐吐谷浑。班师回朝,伊娄穆任后卫,被吐谷浑人包围。正好刘雄的救兵赶到,才解了围。后来因病去世。
杨绍字子安,是弘农华阴人。祖父杨兴,是魏新干郡守。父杨国,任中散大夫。
杨绍少年时性格豪爽,有志向、谋略,多次随军征伐,奋力作战,立有战功。魏永安年问,授衔广武将军、屯骑校尉、直荡别将。普泰初年,封平乡男,食邑一百户,加授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魏孝武帝初年,升任卫将军、右光禄大夫,晋爵冠军县伯,食邑百户。大统元年,晋升为公爵,增加食邑六百户。连升车骑将军、通直散骑常侍、骁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四年,出任鄘城郡守。杨绍性情宽容直率,威惠并济,百姓安宁。稽胡恃众据险,频频抄掠。杨绍领兵随侯莫陈崇讨伐,匹马前冲,破敌于默泉之上。:加授帅都督、散骑常侍、朔州大中正。十三年,总计前后功,增加食邑累计二千二百户,授任燕州刺史。连升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