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兰佩,风飘莲叶衣、坐石窥仙洞,乘槎下钓矶。
岭松千仞直,岩泉百丈飞。
聊登平乐观,远望首阳薇。
讵能同四隐,来参余万机。”韦夐作诗回答,愿意随时朝见。
皇帝十分高兴,命令官府每天送给他河东酒一斗,称他为“逍遥公”
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朝政,大建宅第。
曾征召韦夐到自己宅第,询问政事。
韦夐仰视大堂,缓缓叹息道:“沉湎在美酒和音乐之中,住着高峻华丽的宅第,即使二者只占其一,恐怕也未必不会灭亡。”宇文护很不高兴。
有识之士认为此话很有远见。
陈国派遣尚书周弘正来访,他早就听说韦夐的名声,请求与韦夐会面。
朝廷予以允诺。
于是周弘正拜访韦夐,谈笑终日,只恨相见太晚。
后来请韦夐到宾馆,韦夐也不时前去。
周弘正赠诗说:“德星犹未动,真车讵肯来。”韦夐就是这样被时人推重仰慕。
武帝曾与韦夐夜晚饮宴,赐给他许多丝织品,令侍臣数人扛着送出。
韦夐只要了一匹,表示已经承受恩旨。
武帝因此而更加推重他。
韦孝宽担任延州总管,韦夐到州城与韦孝宽相见。
回来的时候,韦孝宽把自己骑的马以及鞍具、马勒送给韦夐。
韦夐看到鞍具诸物装饰华贵,不想接受,就笑着说:“前人不丢弃遗落的簪子和坠落的鞋子,是由于怀旧之情。
我虽然不及前贤遗风,但舍弃旧物而换用新物,也不是我的心意。”于是仍然骑着旧马返回。
武帝又认为佛、道、儒三教不同,诏令韦夐分辨它们的优劣。
韦夐认为,三教虽然不同,但都归结于善行,从表象上看深浅不一,而从教理上却分不出什么等级。
于是写了《三教序》上奏。
武帝看了以后表示称赞。
当时宣帝住在东宫,也写信给韦夐,并且令人用皇帝所乘之马去迎接他,询问立身之道。
韦夐回答说:“《春秋》不是说过吗?俭约就是奉行美德,奢侈是大恶行。
不可放纵欲望,不可满足意愿。
这些都是圣人的训示,希望殿下明察。”韦夐之子韦馞代理随州刺史,患病而死,韦孝宽之子韦总又在并州阵亡。
一天之内,噩耗俱至。
家里人相对悲恸,而韦夐神色如常。
他对家人们说:“死生由命,人间常事,有什么值得悲伤的?”若无其事地拿过琴弹起来,同往常一样。
韦夐又十分看重名誉和道义,心胸开阔,善于诱导。
即使是农夫牧人,凡有一点可以称道的,他都愿意接待,特别与族人韦处玄和安定人梁旷结成放达闲适的朋友。
韦夐从少年时喜爱文史,留心著述,亲自抄录数十万字。
晚年喜好冲虚安静,只以领悟道家真义为事,对过去的著述全都加以删削,所以文笔大多不存。
建德年间,韦夐由于年老,预先告诫儿子们说:“从前士安用粗席裹体,王孙用布囊缠尸,这两位圣贤是高洁旷达之人,平庸之人无法跟他们学。
我死的那一天,可穿上旧衣安葬,不要另制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