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襄阳,齐神武帝惧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骑拦截他。贺拔胜及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只,爬山而走,带着干粮,冒着危险,行经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丰阳地界,卢柔迷失道路,独自在枯树之下过夜,寒雨打湿了衣服,几乎要冻死。
大统二年,到了长安。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户。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为行台郎中,加授平束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屡传捷报,汝、题之间,很多人起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It一百余件。卢柔根据情况回报答覆,都符合事宜。晋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授任中书舍人。升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起居注。后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登位,任小内史,升内史大夫,晋位开府。在官位上去世。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的有数十篇。儿子卢恺继嗣。
卢恺字旦仁。涉猎经籍史书,有治世之才。由查王记室起家做官。历任吏部、内史上士,礼部下大夫。不久任访问速迩的副使。左塞初年,任塞哀吏部下大夫。
唐瑾,字附璘。父亲名丞。唐瑾性格温和恭顺,很有度量,广泛地涉猎经籍史书,平素喜好撰写文章。身高八尺二寸,容貌非常壮美。十七岁时,旦塞听到他的名声,就赠送卢丞一封书信说:“听说你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唐陵,性格奔放富有军事才能;一个叫唐瑾,仪态大方通晓艺文礼乐。可以一起派遣进入朝廷,我想将文武的重任交给他们。“于是召入任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事文书,多由唐瑾掌管。跟随攻破沙苑,在河桥作战,都有功劳,封为姑臧县子.屡经升迁为尚书右丞、吏部郎中。当时魏室流离迁徙,各种事务刚刚创立,朝廷章程,国家典则,唐瑾都参预制订。升户部尚书,晋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宇文氏。当时燕公于谨功高望重,为朝野所瞩目。他禀告文帝,说唐瑾学问品行修养都好,愿意舆他同姓,结拜为兄弟,希望子孙继承他的宏论,有益于做人之道。文帝久久感叹认为奇异,又赐唐瑾姓万纽于氏。唐瑾与他深深结交,注重长幼的次序;亍谨也在厅堂罗列子孙,行弟侄的礼仪。他被朝廷有威望的大臣如此尊崇。晋爵为临淄县伯,调任吏部尚书。量才授官,很有鉴别各类人的能力。他因为父亲去世离职,不久起用命令他治理政事。当时六部尚书都是一时的俊秀,周文自称得到人才,号为“六俊”然而唐瑾尤其被器重。于谨向南讨伐江陵,以唐瑾为元帅府长史。军队中的谋划策略,很多都出自唐瑾。江陵已经平定,世族、十人、兵士,一起沦没为仆人奴隶。唐瑾细察他们的才能品行,有一点可取的,就商议赦免他们,依赖唐瑾获得救助的人很多。当时的议论都赞许他。到大军归还,诸位将领多乘机抢劫,得到大量财物。唐瑾对钱财一无所取,衹得到两车书,载着归还。有入禀告文帝说:“唐瑾有很多包裹箱笼,全是梁朝珍宝和玩赏的物品。“文帝本不相信,但是想了解他的实际情况,秘密派出使者检查察看,衹见到古书罢了。就叹息道:“我知道这个人来到已有二十多年,明白他不会以私利于犯道义。如果不派人查看,恐怕普通人受谣言蛊惑而猜疑,造就是使他更加清白的方法了。凡是被人任用的人,应当这样。“评论他平定江陵的功劳,晋为公爵。六官建立,授任礼部中大夫,出任为蔡州刺史。历任拓州、硖州,所在之处都有德政感化,百姓官吏都称赞他。调任荆州总管府长史。召入任吏部中大夫,历任御正、纳言中大夫。未到百 ,连升四职,士大夫以之为荣耀。过了很久,任司宗中大夫,兼任内史。不久在任上去世。追赠小宗伯,谧号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