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五(7/7)

可以同他站在一起。”众人都默然无声,没有人敢于接话。

太祖于是厚赏裴侠。

朝廷内外都表示叹服,称他为“独立君”

裴侠又写了九世伯祖贞侯潜的传记,认为裴氏的清廉公正,从贞侯潜开始,想让后人奉行此风,凡本族中的知名之士,都给他们一份。

堂弟崔伯凤、崔世彦,当时都担任丞相府佐,讥笑他道:“人生仕进,应当生活富裕,名望又高。

像你这样清苦,究竟想干什么?”裴侠答道:“清廉是为官之本,节俭是修身之基。

况且我们是大族,世代都能成就美名,所以应当做到这样:活着,被朝廷称赞;死后,流芳千古。

如今我侥幸以平庸之才,承蒙特殊的恩遇,我安于穷困,并不是为了追求虚名。

而是志在自我修养,恐怕有辱先人。

我这样做反而被讥笑,还有什么话说?”崔伯凤等人惭愧退下。

大统九年(543),入朝任大行台郎中。

数年后,出任郢州刺史,加仪同三司衔,随即转任拓州刺史,又调任雍州别驾。

孝闵帝登基,授司邑下大夫,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衔,晋封公爵,食邑增至一千六百户。

升任民部中大夫。

当时有奸猾官吏主管仓库,历年贪污,多至千万,等到裴侠上任,全力以赴,揭发治罪,几十天之内,将盗贼奸吏几乎全部肃清。

转任工部中大夫。

大司空府掌管钱物的典事李贵在府中悲伤哭泣,有人问什么缘故,李贵答道:“我所掌管的公物,有不少已经用去,裴公清正严厉,素有威望,我担心遭到责罚,所以哭泣。”裴侠听说这件事,允许他自首。

李贵承认贪污钱五百万。

裴侠的肃清奸猾,都像这样。

当初,裴侠曾病重,大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徽都来问候他。

裴侠所住草房,竟然透风漏雨。

宇文贵等人回去,把情况告诉皇帝。

皇帝怜悯他如此贫苦,为他建造一所宅第,并赏赐良田十顷,奴隶、耕牛、粮食等,全部备足。

士绅们都以此为荣。

武成元年(559),在任职内去世。

追赠太子少师、蒲州刺史,谥号为“贞”

河北郡前任功曹张回及官吏、百姓等人,感念裴侠留下的仁惠,作颂纪念他的清名功德。

儿子裴祥,为人忠恳谨慎,有治理繁难的才能。

早年担任成都县令,清廉不如裴侠,而果断超过他。

后来授长安县令,权贵们都害怕他。

升任司仓下大夫。

裴侠去世后,裴祥悲痛过度,竟因此而死。

裴祥之弟裴肃,正直磊落又有才能技艺。

天和年间,被举荐为秀才,授给事中士。

后来升任御正大夫,赐爵胡原县子。

薛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本名沙陀。

是魏国雍州刺史、汾阴侯薛辨的六世孙。

世代都是河东大姓。

高祖父薛谨,曾任泰州刺史、内都坐大官,封涪陵公。

曾祖父薛洪隆,曾任河东太守。

由于薛洪隆之兄薛洪阼娶魏文成帝之女西河公主为妻,在冯翊拥有赏赐的田地,薛洪隆之子薛麟驹迁居那里,于是在冯翊的夏阳定居。

薛麟驹曾被举荐秀才,授中书博士,兼任主客郎中,追赠河东太守。

父亲薛英集,任通直散骑常侍。

薛端从小就有志向节操。

父亲去世时,服丧合乎礼制。

与弟弟薛裕,互相勉励,热爱学习,不乱交朋友。

十七岁时,司空高乾任命他为参军,赐爵汾阴县男。

薛端认为天下动乱,弃官回归故乡。

魏孝武帝西迁时,太祖命令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引荐薛端同行。

薛崇礼随即失守,投降东魏。

东魏派行台薛循义、都督乙干贵率军数千人向西推进,占据杨氏壁。

薛端与族人、家仆等原在杨氏壁,薛循义命令士兵逼迫薛端等人东行。

准备渡过黄河时,天色已晚,薛端与族人、家仆等悄悄逃跑。

薛循义派骑兵追赶,薛端等人骑着马边战边逃,进入石城栅栏,得以逃脱。

栅中原先已有百家,薛端与他们合力固守。

乙干贵等人多次前来招抚,知道薛端不愿投降,就率军返回黄河以东。

东魏又派遣将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据守杨氏壁。

薛端率领部下,又招集村民,在杨氏壁附近设下多处奇兵。

贺兰懿等人怀疑大军已至,立即东逃,争船淹死的有数千人。

薛端尽收其兵器军械,又返回杨氏壁。

太祖派南汾州刺史苏景恕前去镇守。

致信慰问,调薛端入京,授大丞相府户曹参军。

参与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占沙苑,都立有战功。

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衔,晋封伯爵。

转任丞相东阁祭酒,加本州大中正衔,升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等衔。

薛端刚强正直,每有奏议,不避权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