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齐书卷三十六 此卷原缺,后人以北史卷四三邢卲传补,但删节很多,字句也有异同。
[四] 邢家小儿尝客作章表 诸本“尝”作“当”,三朝本、百衲本作“尝”,北史卷四三作“常”“客作”连文,即受人雇佣之意。袁翻讥笑邢卲为贵人作章表有同受雇。作“尝”或“常”是,后人不解客作之意,臆改为“当”今从三朝本。
[六] 给御 诸本“御
”作“御史”,南本、局本作“御
”
“给御史”不易解释。通志卷一五五也作“
”,本书卷三一王晞传称“朝晡给与御
”,知作“御
”是。今从南本。
[八] 世室明堂显于周夏 北史卷四三、册府卷六○三七二四一页无此八字。这是李崇奏文的开
见魏书卷六六,北史羼
邢卲传时当亦有此八字,后人校北史者见上只说杨愔等请建学,与明堂无关,故径删去。取北史补此传时,八字尚未删。
[一一] 养孤恕慈
特
至及卒人士为之伤心 张森楷云:“
北史邢臧传卷四三言
恕仕隋,卒于沂州长史,则卲不得见其卒也。”
本书卷四九
嗣明传补□他为邢卲
大宝诊脉,预知其不
一年便死,果“未期而卒”,事在
洋时。知死者是卲
大宝,而非其侄恕。“及卒”当作“及
大宝卒”,脱“
大宝”三字。
校勘记
[一○] 文宣幸晋路中频有甘
之瑞朝臣皆作甘
颂 诸本“文宣”作“世宗”,北史卷四三无此二字。册府卷五五一六六一○页、通志卷一五五作“文宣”
通志传文即录自北史,疑北史本亦有此二字。此传亦
北史,北史例称帝谥,这里忽称世宗庙号,明是补此传者所改或所据北史已脱去,以意增。今据上文,称邢卲以太常卿兼中书监、国
祭酒。本书卷四三许惇传□惇与邢卲争大中正事,即称邢卲官为中书监,又说许惇凭附宋钦
,
卲为刺史。宋钦
得势已在
洋晚年,则邢卲为中书监也必在
洋时,可证他作甘
颂不可能在
澄世宗时。又邢卲甘
诗、甘
颂今存艺文类聚卷九八,通篇都只歌颂皇帝,不及宰辅,
澄未登帝位,也不像
澄当国时的作品。今据册府、通志改。
[二] 邢卲字才 诸本“卲”作“邵”,他
也或作“劭”
“卲”与“劭”通,作“邵”误。今一律作“卲”,他
不再
校记。
[三] 叉新除尚书令 诸本及北史卷四三邢卲传“除”下衍“迁”字,据册府卷八三九九九六一页、通志卷一五五邢卲传删。
[七] 后杨愔与魏收及卲请置学 南、北、汲、殿、局五本“请置学”下有“及修立明堂”五字,三朝本、百衲本及北史卷四三无。又北史“魏收”作“魏元□”钱氏考异卷三九北史邢卲条云:“史□此事于太昌北魏孝武帝年号五三二之后,元叉死已久,北齐书以为魏收者为近之。然考之魏书李崇传卷六六,此奏实
于崇,与杨愔、魏收、邢卲诸人初不相涉。”
此传所云杨愔等所请乃是置学。这时元叉、李崇都已前死。明是杨愔等请置学之奏文已缺,北史误本将同卷李崇传文羼
邢卲传。以北史补北齐书此传者又沿其误。唯北史和较早的北齐书版本尚无“及修建明堂”五字,而李崇之奏,□以请修建明堂为主,令人有文不对题之
。明人校勘北齐书,为之补苴漏
,又增此五字,可谓错上加错。今从三朝本无五字,下文自“奏曰”以下至“别议经始”共六百六十三字本非此传中语,今用括号标
,以示区别。
[五] 及尒朱荣洛京师扰
卲与弘农杨愔避地嵩
山 诸本及北史卷四三“荣”作“兆”,册府卷九四九一一一七○页作“荣”
北史卷四八尒朱荣传称永安三年五三○八月荣被杀前,扬言赴洛
“京师人怀忧惧,中书舍人邢
才之徒已避之东
”又本书卷三四杨愔传补也□愔与邢卲隐居嵩山事于尒朱荣被杀前。知作“兆”误,今据册府改。
[一二] 东门吴以还所未有也 诸本无“门”字,南本依北史卷四三增。
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
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噉。天姿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愚,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栃!<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妻弟李季节,才学之士,谓
才曰:“世间人多不聪明,思误书何由能得。”
才曰:“若思不能得,便不劳读书。”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
内合,为狗所吠,言毕便抚掌大笑。
好谈赏,不能闲独,公事归休,恒须宾客自伴。事寡嫂甚谨,养孤
恕,慈
特
。在兖州,有都信云恕疾,便忧之,废寝
,颜
贬损。及卒,人士为之伤心,[一一]痛悼虽甚,竟不再哭,宾客吊
,抆泪而已。其
情达识,开遣滞累,东门吴以还,所未有也。[一二]有集三十卷,见行于世。
大宝,有文情。孽
大德、大
,略不识字焉。
[九] 累迁太常卿 北史卷四三“累迁”下多五百六十八字,当是补此传者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