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季详,渤海人也。甚明礼,听其离文析句,自然大略可解。兼通左氏秋,少时恒为李宝鼎都讲,后亦自有徒□,诸儒称之。天统中,卒于太学博士。从弟长暄,兼通礼传。武平末,为任城王湝丞相掾,恒在京教授贵游
弟。齐亡后,归乡里讲经,卒于家。
刁柔,字温,渤海人也。父整,魏车骑将军、赠司空。柔少好学,综习经史,尤留心礼仪。
记,至于氏族内外,多所谙悉。初为世宗挽郎,
司空行参军。丧母,居丧以孝闻。永安中,除中
将军、奉车都尉,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元象中,随例到晋
,
祖以为永安公府长
参军,又令教授诸
。天保初,除国
博士、中书舍人。魏收撰魏史,启柔等与同其事。柔
颇专固,自是所闻,收常所嫌惮。
张买,平原人也。经义该博,门徒千余人。诸儒咸推重之,名声甚盛。历太学博士、国
助教,天保中卒。
邢峙,字士峻,河间鄚人也。少好学,耽玩坟典,游学燕、赵之间,通三礼、左氏秋。天保初,郡举孝廉,授四门博士,迁国
助教,以经
授皇太
。峙方正纯厚,有儒者之风。□宰
太
,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
。"显祖闻而嘉之,赐以被褥缣纩,拜国
博士。皇建初,除清河太守,有惠政,民吏
之。以年老谢病归,卒于家。
赵郡王镇定州,以礼迎接,命书三至,县令亲至其门,犹辞疾不起。王将命驾致请,佐史前后星驰报之,县令又自为其整冠履,不得已而
。王下厅事迎之,止其拜伏,分阶而上,留之宾馆,甚见礼重。王将举充秀才,固辞不就。岁余请还。王知其不愿拘束,以礼发遣,赠遗甚厚,一无所纳,唯受时服而已。及还,终不
人事,郡守县令每亲至其门。岁时或置羊酒,亦辞不纳。门徒束修,一毫不受。耕而饭,蚕而衣,箪
瓢饮,不改其乐,竟以寿终。
河清初,还冀州,举秀才京,[九]考策不第。乃恨不学属文,方复缉缀辞藻,言甚古拙。制一首赋,以
刘轨思,渤海人也。说诗甚。少事同郡刘敬和,敬和事同郡程归则,故其乡曲多为诗者。轨思,天统中任国
博士。
中谬字,名曰字辨。显祖受禅,从驾还都。天保初,诏铉与殿中尚书邢卲、中书令魏收等参议礼律,仍兼国博士。时诏北平太守宋景业、西河太守綦毌怀文等草定新历,录尚书平原王
隆之令铉与通直常侍房延佑、国
博士刁柔参考得失。寻正国
博士。废帝之在东
,显祖诏铉以经
授,甚见优礼。数年,病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故郡,太
致祭奠之礼,并使王人将送,儒者荣之。杨元懿、[二]宗惠振官亦俱至国
博士。
冯伟,字伟节,中山安喜人也。长八尺,衣冠甚伟,见者肃然敬惮。少从李宝鼎游学,李重其聪
,恒别意试问之。多所通解,尤明礼传。后还乡里,闭门不
将三十年,不问生产,不
宾客,专
覃思,无所不通。
又参议律令。时议者以为立五等爵邑,承袭者无嫡,立嫡孙,无嫡孙,立嫡
弟,无嫡
弟,立嫡孙弟。[三]柔以为无嫡孙,应立嫡曾孙,不应立嫡
弟。议曰:柔案礼立适以长,故谓长
为嫡
。嫡
死,以嫡
之
为嫡孙,死则曾、玄亦然。然则嫡
之名,本为传重。故丧服曰:"庶
不为长
三年,不继祖与祢也。"[四]礼记公仪仲
之丧:"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仲
舍其孙而立其
何也?』[五]
服伯
曰:『仲
亦犹行古之
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发,微
舍其孙盾而立弟衍,仲
亦犹行古之
也。』"郑注曰:"伯
为亲者讳耳,[六]立
非也。文王之立武王,权也。微
嫡
死,立其弟衍,殷礼也。""
游问诸孔
,孔
曰:『不,立孙。』"注曰:"据周礼。"然则商以嫡
死,立嫡
之母弟,周以嫡
死,立嫡
之
为嫡孙。故
秋公羊之义,嫡
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丧服云:"为父后者为
母无服。"小记云:"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为
母无服者,丧者不祭故也。为祖母三年者,大宗传重故也。今议以嫡孙死而立嫡
母弟,[七]嫡
母弟者则为父后矣。嫡
母弟本非承嫡,以无嫡,故得为父后。则嫡孙之弟,理亦应得为父后。则是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既得为祖服斩,而不得为传重者,未之闻也。若用商家亲亲之义,本不应嫡
死而立嫡孙。[八]若从周家尊尊之文,岂宜舍其孙而立其弟?或文或质,愚用惑焉。小记复云:"嫡妇不为舅后者则姑为之小功。"注云:"谓夫有废疾他故若死无
不受重者。小功,庶妇之服。凡父母于
,舅姑于妇,将不传重于嫡,及将所传重者非嫡,服之皆如□
庶妇也。"言死无
者,谓绝世无
,非谓无嫡
。如其有
,焉得云无后?夫虽废疾无
,妇犹以嫡为名。嫡名既在,而
废其
者,其如礼何!礼有损益,代相沿革,必谓宗嫡可得而变者,则为后服斩,亦宜有因而改。七年夏卒,时年五十六。柔在史馆未久,逢勒成之际,志存偏党。魏书中与其内外通亲者并虚
过实,
为时论所讥焉。
刘昼,字孔昭,渤海阜城人也。少孤贫,学,负笈从师,伏膺无倦。与儒者李宝鼎同乡里,甚相亲
,受其三礼。又就
敬德习服氏
秋,俱通大义。恨下里少坟籍,便杖策
都。知太府少卿宋世良家多书,乃造焉。世良纳之。恣意披览,昼夜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