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见。八月一日,孝文帝起驾回宫。二十六日,宕昌国派使臣入朝觐见。孝文帝下诏,命群臣讨论各国形势。九月十八日,太皇太后冯氏逝世。二十七日,高丽国派使臣入朝觐见。孝文帝下诏,准许各藩镇中曾经担任皇宫内侍的人,相继前往京师,参加冯太后的丧礼。
冬,十月四日,孝文帝下诏说:“自从太后谢世的灾难降临,已有半个月了。仰遵太后的遗旨,已选定了安葬的日期。朕将亲自侍奉太皇太后的灵柩前往墓地。凡平常使用的仪仗,全部停止使用。武装警卫部队,照常部署。”九日,安葬文明太皇太后冯氏于永固陵。十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群臣一再请求孝文帝脱下丧服,孝文帝没有答应。十五日,孝文帝再次祭拜永固陵。十六日,孝文帝居住于守墓小屋,在太和殿接见群臣时,太尉、东阳王拓跋丕等人,依据北魏旧有的典章制度及历代的先例,一再奏请孝文帝脱下丧服,停止服丧,孝文帝援引古代的礼仪制度,与他们展开论辩,群臣才不再坚持。孝文帝与群臣论辩的经过及言论,记载于《礼志》中。京兆王太兴犯罪,被免去官职和封爵。
孝文帝下诏说:“公卿大臣们屡次依据太后的遗旨与本朝旧有的典章制度及先例,请求朕安葬太后后,就结束服丧,换上礼服。朕想遵守古代的礼仪,为太后守三年的孝。依照古代礼制,安葬先人后,除早晚各哭一次外,就不再随时痛哭。本月二十一日,朕将变更丧服,以葛布代替麻布作为丧服。既然君主穿着丧服,公卿大臣就不能擅自脱下丧服,所以对朕的变更丧服,公卿大臣可改穿绢制的丧服。公卿以下的各级官员,可根据与太后关系的亲疏、远近程度,以及地位的高低、贵贱,作出是否穿着丧服或穿着何种丧服的选择。考虑到古今实际情况的差异,既要尽量接近古人制定丧礼的初衷,又要遵守太后让臣民尽快脱下丧服的遗旨,所以才想出这个办法,以便臣民们能适当地表示出对失去太后的巨大哀痛。”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说:“朕要遵守古代礼制,守满三年的孝。而文武百官依据太后的遗旨,要使朕改变心愿,遵从本朝的规矩。朕仰遵太后遗旨与本朝旧制,心中反复斟酌,决定兼顾古今之礼,不采纳群臣的建议,不能以朕穿丧服超过太后规定的期限为由,终止朕一年四季对太后的思念。同时,朕也遵奉圣人的遗训与古代典籍的教诲,不敢缄默独居,以荒废政务。这样才既不违背太后遗旨的本意,又可以适当地表达朕的哀悼思念之情。宣告天下各州镇,一律禁止包括元旦在内的各种庆祝活动。”二十日,孝文帝再次祭拜永固陵。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说:“文武群臣因政务繁多,请求朕上朝处理政事。朕敬奉太后遗愿,也想振作起来。但哀思缠绵,心神迷离恍惚,无力处理国事。高级侍从中以前掌管过机要事务的,都是很有智谋的人,可将政事暂时交给他们处理。如有疑难之事,朕自会与他们商议、决定。”十一月二十日,孝文帝下诏说:“冬至节即将来临,想起逝去的太后,凡是做臣子的,没有谁不悲戚的。朝廷内外的官员、先朝的老臣、及各方杂客,冬至之日,都可入朝祭拜太后。三品以上穿丧服的官员,全天均可前往,其余人等,只许在早晨前往。至于拜哭的礼节,由各人自己决定。”二十三日,齐武帝萧赜派使臣入朝聘问。
十二月十九日,孝文帝下诏,准许实行“准丘井”法,派遣专使协助州郡贯彻执行。凡没有申报和漏掉的人口,可以重新登记。若倚仗势力,欺凌压迫孤苦贫弱者,可按罪依法量刑。
太和十五年(491)春,正月丁卯日,孝文帝开始在皇信东室处理政事。开始分别设置左、右史官的职位。吐谷浑国派使臣入朝觐见。二月十二日,木包罕守将长孙百年,请求进攻吐谷浑设置的洮阳、泥和两座城堡,孝文帝批准了这一请求。二十六日,齐武帝萧赜派使臣入朝聘问。三月十二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十七日,悉万斤等五国派使者入朝觐见。
夏,四月一日,孝文帝开始进食蔬菜。三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北魏境内,自正月以来,直到四月十一日,滴雨未降。有关部门请求孝文帝祈祷百神赐福降雨,孝文帝下诏说:“古时商汤与齐景王遇到旱灾,并不是因为祈求山川之神显灵,才导致雨从天降,而是因为他们为国为民的一片至诚之心感动了苍天,才普降甘霖、滋润大地。所以天下遭灾,都是朕一人的罪过引起的。如今,普天下各阶层的臣民,都沉浸在失去太后的巨大哀痛之中,即使天神有灵,也不会在此时心安理得地接受世人的祭祀,更何况四季还未过完,怎么能够举行祭神典礼呢?朕惟有反省自身的过失,等待上天的惩罚。”十二日,孝文帝下诏,派员外散骑常侍李彪、尚书郎公孙阿六头出使南齐。十七日,兴建明堂,改建太庙。五月八日,孝文帝修改法律,在东明观亲自审理疑难案件。二十四日,长孙百年攻克吐谷浑国的洮阳、泥和两座边城,俘获三千余人,孝文帝下诏,释放全部战俘回国。高丽国派使臣入朝进贡。二十五日,孝文帝下诏,制造皇室专用的五种车辆。六月丁未日,济阴王拓跋郁因贪婪残暴,被赐自尽。
秋,闰七月五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筹建寿陵。十八日,吐谷浑国派使臣入朝觐见。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调整祖宗的庙号,调整祖宗牌位在太庙中的供奉秩序,追尊道武帝拓跋皀为太祖。二十五日,孝文帝巡视首都地区,处理各类诉讼案件后,起驾回宫。八月三日,孝文帝与群臣商议“养老”制度及祭祀上帝与六位先帝的礼仪。孝文帝下诏,各州郡及诸侯国,若有可以作为太庙供品的特产,应向朝廷进贡。九日,将道教祭坛迁往桑干河南岸,改称“崇虚寺”十日,孝文帝下诏,命各州以才能学识为首要标准,向朝廷举荐秀才。十六日,孝文帝亲自确定了祭天与祭祖的礼仪。二十八日,孝文帝命群臣商议法律条例及祭祀事务。九月二十二日,齐武帝萧赜派使臣入朝聘问。二十三日,吐谷浑、高丽、宕昌、邓至等国派使臣入朝进贡。
冬,十月二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本月,明堂、太庙落成。十一月九日,孝文帝将祖宗灵位迁入新落成的太庙。十七日,制定官员的等级品位。二十日,考核州郡行政长官的政绩。孝文帝下诏,命代理通直散骑常侍李彪、代理散骑侍郎蒋少游出使南齐。二十八日,废除“小岁”朝贺制度。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将俸禄为二千石、考核成绩为上上等的官员,授予四品将军的虚衔,赐给黄马一匹;成绩为上中等的,授予五品将军的虚衔;成绩为上下等的,赐给官服一套。十二月五日,将祭祀土地神的社庙迁到首都平城内城的西面。六日,赐给刺史以下各级官员官服和官帽。任命安定王拓跋休为太傅,齐郡王拓跋简为太保。孝文帝为高丽国王高琏在都城东郊的行宫举行哀悼仪式。二十二日,孝文帝在东郊举行迎春典礼。二十四日,孝文帝下诏选拔乐官。
太和十六年(492)春,正月一日,孝文帝在太华殿大宴文武百官。在殿中设置礼乐器具,但没有演奏。二日,孝文帝在明堂祭祀父亲———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将他的灵位供在上帝牌位的旁边。然后登上灵台,观察天象;下来后,进入青阳堂左室处理政事。此后,每月初一都举行这一活动。四日,开始在南郊祭天的同时,祭祀太祖道武帝拓跋皀。五日,孝文帝下诏,依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确定北魏为水德,上承晋王朝的金德。七日,孝文帝下诏,禁止百姓赤身裸体。八日,规定凡非太祖道武帝拓跋皀的后代,而被封为王的,以及异姓被封为王的,一律降为公爵;被封为公的,降为侯爵;被封为侯的,降为伯爵;被封为子爵和男爵的,一律照旧。并全部撤销他们的将军封号。十一日,孝文帝在思义殿主持对秀才和孝廉的考试。十九日,规定在每个季节的第一个月举行祭祀。二月二日,孝文帝移居永乐宫。四日,拆除太华殿,重建太极殿。五日,废除寒食节的祭祀、庆祝典礼。六日,孝文帝驾临北部曹,视察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巡视首都地区,审理冤案。八日,首次在东郊举行祭日典礼,此后,形成了祭日的制度。十一日,孝文帝下诏,在平阳祭祀尧帝,在广宁祭祀舜帝,在安邑祭祀大禹,在洛阳祭祀周文王。二十一日,孝文帝将孔子的谥号改为“文圣尼父”,前往孔庙祭拜。三月十一日,孝文帝巡视京都地区。十七日,孝文帝废除在西郊祭天时的一些繁文缛节。十九日,孝文帝首次在南郊举行迎接节气的典礼,此后这便形成为一种制度。二十五日,孝文帝立逝世的高丽王高琏的孙子高云为高丽国王。齐武帝萧赜派使臣入朝聘问。本月,高丽、邓至两国派使臣入朝觐见。
四月一日,北魏颁布新法律,大赦天下。七日,契啮国派使臣入朝觐见。二十八日,孝文帝视察皇族子弟学校,向博士请教经义方面的问题。五月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命群臣在皇信堂修改、审定法律条款,及流放罪犯的范围,孝文帝亲临现场,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六月四日,高丽国派使臣入朝觐见。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说:“农业生产,是国家的头等大事,鼓励农耕,是君主的日常职责。如今气候适宜,风调雨顺,应充分利用这一天时地利,努力耕作。然而首都地区的百姓中,游手好闲的人很多,如果不加以督促、引导,就会耽误农时。可选派精明强干的官员,考察民间的勤劳、懒惰状况,上报朝廷。”
秋,七月六日,吐谷浑国国王的世子慕容贺虏头入朝觐见。八日,孝文帝下诏说:“帝王设置官职,使之各司其责,而自身垂衣拱手,只起督促作用,从而纲举目张,使国家事务按部就班地得到解决。朕缺乏知人善任的才能,怎能一见之下就识别出各人才能的优劣、长短?这样只会违背君主委任官职要择善而从的本义。今后选拔官吏,时间定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由选拔单位与吏部具体负责。”二十日,孝文帝下诏,命兼职员外散骑常侍宋弁、兼职员外散骑侍郎房亮出使南齐。八月六日,孝文帝首次在西郊举行祭月典礼,此后,这便形成为一种制度。七日,高丽国派使臣入朝觐见。十一日,孝文帝下诏,命阳平王拓跋颐、左仆射陆睿,统领十二位将领,率七万骑兵,北征蠕蠕国。二十二日,宕昌国王梁弥承入朝觐见。司徒尉元因年纪老迈,自请辞职。二十五日,孝文帝任命尉元为“三老”,游明根为“五更”,为“国老”、“庶老”举行养老典礼。将要举行大射礼时,天下起了雨,未能举行。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说:“文治、武功,自古以来都是同时施行的;威权与恩德的使用,也是相互配合的。所以三皇五帝虽然仁至义尽,也还是使用了战争的手段;夏禹、商汤虽然英明睿智,也没有放弃军事行动。天下虽然太平,但忘记战备却是很危险的,不对百姓进行军事训练,可以说是不爱惜他们的生命。所以周朝设立司马的官位,汉朝设置将军的职务,它们都是以文治武功而威镇四方的啊!本国虽崇尚文治以安抚天下,训练军队以安定国境,然而在军事训练的计划安排、总体设想上,还有不完善之处。如今,教习文化礼乐有典籍可依,教习军事却没有。在进行骑马、射箭等军事训练前,先要进行示范演习,应命令有关部门修造一座训练场。至于行军布阵、战略战术等方面的训练,以后再作指示。”九月一日,孝文帝在明堂确定祖宗祭庙和牌位的秩序,在玄室祭祀冯太后。十八日,因是冯太后逝世两周年的忌日,孝文帝在永固陵左侧哭祭冯太后,绝食两天,哭声不停。二十八日,武兴王杨集始入朝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