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9/10)

回答说:“太尉应一人总管,臣下仅能辅助而已。”高祖说:“老人的智慧,青年人的决断,何必推辞呢?”等到高祖回到代京,元丕请求创作歌辞,诏令准许。作歌辞后,高祖说:“您一意让我返回,所以亲自作歌辞表述志向。现在营造已有安排,所以暂时回到旧京城,希望今后也同有这种欢乐。”

等到高祖要迁都,前往太极殿,召见留守的官员大规模地商议。就诏令元丕等人,如有自己的想法,各自陈述意见。燕州刺史穆照进奏说:“迁都的事情重大,如臣下的愚蠢见解,以为不可以。”高祖说:“你就谈谈不可以的道理。”穆照说:“北方有硷狁的侵犯,南方有荆州扬州没归附,西方有吐谷浑的阻遏,东方有高句丽的祸难。天下没平定,九州未统一。以此推断,以为不可以。征伐的举动,必须要有战马,如果没有马,事情就不能成功。”高祖说:“你说没有马,遣道理大体说得过去。马通常出在北方,马厩在这裹设置,你何必担心没有马?现在代京在恒山的北面,是九州以外地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迁到中原。”穆罢说:“我听说黄帝在涿鹿建都。以此说来,古代圣明的君王不一定都居住在中原。”高祖说:“黄帝因天下没平定,居住在涿鹿,等平定之后,也迁到黄河以南。”尚书于果说:“臣下实在不懂古代的事,但听到百姓的议论,先朝皇帝在这裹建都,平白无故地要迁移,以为不可以。中原哪如拟定的那样好?不断地有篡夺发生。我国自从建都平城以来,同天地一样坚固,与曰月一样明朗。臣下虽然见议肤浅,秉性不通达,终究不能在恒代之地,而揣度伊水盗塞的美好。仅因留恋故土不愿迁居,是人的本性,一旦向南迁移,担心人们不乐意。”元丕说:“陛下去年亲自统率六军讨伐萧氏,到达洛阳,派遣任城王丞逻宣布旨意,命臣下等人商议在盗阻建都。起初接到韶旨,心情惶恐。凡要迁移,应讯问卜筮,审察确定是否吉利,然后才可迁移。”高祖对元丕说:“往年在邺中,司徒公元诞、咸阳王元禧、尚书李冲等人都要请用龟甲占卜迁移洛阳的吉凶事情。我当时对元诞等人说,从前周公邵公用占卜选定居住地在伊水洛水之间,是懂得最高的征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占卜也没有益处。然而占卜是用来解决疑惑的,此事既不用疑惑,又何必占卜呢?从前轩辕占卜而龟甲焦枯,占卜者请求访求贤明的人,轩辕就询问天老,天老认为是好事。于是听从他的话,终于达到昌盛吉祥。那么当高明人士的见识难以判断时,而以龟甲来确定。我既以四海为家,有时南有时北,快慢不定。向南迁移的民众,我自然多积累仓库的储蓄,不使大家窘迫贫乏。”元丕说:“臣下恭敬接受仁慈的诏书,不胜欢欣鼓舞。”高祖诏令群官说:“你们或许以为我是平白无故地要迁徙。从前平文皇帝离弃本土,昭成皇帝营建居住到盛乐;太祖道武皇帝以英明勇武顺应上天,迁居到干城。我虽然德才薄弱,荣幸地遇上遏制凶残的国运,所以迁都到中原,拓展国土。你们应遵奉先代君主的美德,继承宏伟的规范。”前怀州刺史青龙,前秦州刺史吕受恩等人仍然坚持愚蠢顽固的态度,皇帝都安抚而回答他们,各人在理屈词穷后退下去。

皇帝又将向北巡视,元丕升任太傅、录尚书事。接连上奏疏执意推让,诏令断绝奏疏陈述,到家中任命。等到皇帝从代京出发,元丕留守,诏令说:“中原开始经营,需要我督促料理,代京的事情,全部委托给太傅。”赐予皇帝所乘坐的车马,来往于府省中。

元丕很喜爱本地风尚,不理解新条令,至于改变习俗迁都洛阳,改革官职制定服饰,禁止旧语言,都不愿意。高祖知道他这样,也不逼迫他,衹是用大道理诱导,使他不生出是非。至于衣帽已换,众官穿着红色公服排列位次,而元丕仍穿平常的服装坐在角落。很久之后才渐加帽子丝带,而不能修饰自己的仪表。高祖因元丕年纪衰老地位尊贵,也不勉强要求他。等到罢除降低非立祖的子孙以及异姓为王者,虽降封为公,而享受封邑的利益,他也不快乐。疑

高祖向南征讨,元丕上奏疏请求稍微停留,考虑再图谋今后的举动。遇上司徒冯诞逝世,诏令六军返回。元丕又因冯熙在代都逝世,上奏疏请求皇帝亲临丧事。下诏说:“现在洛邑开始营建,举踵翘望深为辛劳。开天辟地到如今,岂有以天子的尊贵,遥远地奔赴舅氏丧事的道理?我纵然想行孝,该如何对待大孝纵然想讲道义,该如何对待大义天下是最重要的,君臣道理悬远,怎么能随意相引诱,陷君于不道德的境地。尚书令、仆射以下可交付执法官员贬黜。”又下韶任命元丕为都督,兼领并州刺史。后来下韶因子阳是京郊,改封元丕为新兴公。

起初,李冲的德行威望为人瞩目,他既是当时显要人物,元丕有依仗的心意,就为儿子元超娶李冲哥哥的女儿,即伯尚的妹妹。元丕前妻的儿子元隆同胞几人,都与元丕分别居住。后来得到宫女,所生子女住在一起共有家产。父子的感情于是疏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