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8/10)

去世。

元盛的弟弟寿兴,年轻时聪明好学。世宗初年,担任徐州刺史,在任时贪婪暴虐,失去民心。他的堂兄侍中元晖,深深地妒忌他的能力,于是向皇帝诬陷他,诏令尚书崔亮乘驿站马匹去核查。崔亮出发时,接受元晖的意旨,就鞭打三个寡妇,命她们诬陷自己,称寿兴欺压自己为婢女。寿兴恐怕终究不会免予死刑,就让他的妻弟中兵参军薛脩义带领十辆车,运输小麦经过囚牢的旁边。寿兴趁机翻墙出来。脩义用大木盒装上寿兴,上面盖小麦,载着他逃出来。于是到河东,躲藏在脩义家。逢到大赦,就出来拜见世宗,自己陈述被元晖所诬陷,世宗也就不再有所责罚。

当初,寿兴担任中庶子时,王显在东宫,地位低贱,因公事寿兴打了他三十棒。等到王显受宠幸,担任御史中尉,举奏寿兴在家时常有怨言,诽谤朝廷。利用皇帝饮酒过多头脑麻木时,就举奏这件事,使皇帝批注同意,直接交给寿兴赐令自杀。皇帝写的一半不成字形,当时见到的人也知道不是皇帝的本意,衹是畏惧元晖等人的威势,不敢表示。等到行刑的日子,王显亲自前往监督。寿兴提笔自作《墓志铭》说:“洛阳男子,姓元名景,天下有道而无机运,生命不长久。”其余的文字长不加记载。他回头对儿子说:“我的棺材中可以放一百张纸,两只笔,我要在地下控诉王显。如果高祖的灵魂有知,一百天之内必定取王显,如果无知觉,那还有什么可留恋的?”等到世宗逝世,王显不久被杀。寿兴的死,当时的舆论也以为是前任中尉弹劾高阙谗言嘲讽所导致。灵太后临朝听政,三公郎中崔鸿上奏疏为寿兴伸冤,下诏昭雪,追赠寿兴为豫州刺史,谧号为庄。寿兴的弟弟益生,年轻时亡故。

元忠的弟弟元德,被封为河问公。担任镇南将军时去世,追赠为曹州刺史。

元德的儿子元悝,担任颖太守。担任光州刺史时去世,谧号为恭。

儿子元嶷,字于仲。出帝初年,授任兖州刺史。这时市民王奉伯等人互相煽动谋反。元嶷放弃城池出走,门闸发动折断元嶷腰阙而出城。诏令齐州刺史尉景、本州刺史蔡俊各率州中兵士前去讨伐,元嶷返回,又任兖州刺史。封为濮阳县伯。孝静帝时,调任尚书令,兼管选部。元嶷虽担任重要职位,顺应时势而已。担任瀛州刺史时逝世,追赠为司徒公,谧号为靖懿。

元忠的儿子元晖,字景袭。年轻时沉稳机敏,较多地涉猎过文史。世宗即位,任命他为尚书主客郎。巡视观察风俗,返回,奏事合乎旨意,担任给事黄门侍郎。

当初,高祖迁都到洛阳,而在位的旧臣显贵都以迁徙为难事,当时想调和众人的心,就同意冬天住在南方,夏天便住在北方。世宗很受左右的言论诱惑,外面的人于是有回到北方的疑问,以致有人出卖农田房屋,不安心居住。元晖就请求在闲暇之时言事。世宗说:“先帝迁都的时候,本来约定冬南夏北,我想遵循成命,所以有外人的舆论。”元晖说:“先帝迁都,因百姓留恋故土,所以发布冬夏二地居住的诏令,是权且安定人心而已。这是当时的话,实在不是先帝内心的本意。而且北方迁来的人,安居岁月已久,公私生计已确立,不再有返回的心愿。陛下应完成高祖迁都的大业,不要相信邪僻臣属不正确的说法。”世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