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顺侯。
儿子元显,继承祖父爵位。逝世,谧号为僖王。
儿子世遵,继承爵位。世宗时,被任命为前军将军、行幽州事、兼西中郎将,又代行青州事务。不久改任骁骑将军。外任为征虏将军、幽州刺史。世遵性格清静和睦,以诚心教化引导,百姓喜爱他。肃宗时,以本号将军担任荆州刺史。不久加授前将军。起初在汉水以北,又有名声,后来贪于收受财货贿赂,浪费边境储备,因此声望有所损伤。沔水以南蛮人首领和襄阳有声望的人秘密送信招引世遵,请求献出襄阳归附。世遵上奏疏请求赶去接应,朝廷商议听从了他的意见,下诏加授世遵为持节、都督荆州及沔南诸军事、平南将军,加授散骑常侍,其余职务照旧。派遣洛州刺史伊瓮生,冠军将军、鲁阳太守崔模为别将,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接受世遵的调度。军队到达漠水,崔模等人都有怀疑而不渡河。世遵发怒,以兵士相逼,崔搀才渡河。而内应的人谋划泄露,被萧衍的雍州刺史杀死,修筑城门加固自己的守备。崔模焚烧襄阳城郭,烧死几万人。遇上这天夜晚刮大风下大雪,崔模等人撤军,士兵冻死的有十之二三。世遵和瓮生、崔模都获罪免官。后来授任散骑常侍、平北将军、定州刺史,百姓安定。孝昌元年,在州中逝世。追赠为散骑常侍、征西将军、雍州刺史,谧号为康王。
儿子敬先,继承爵位。历任谏议大夫、散骑常侍,兼领主衣都统。元颢进入洛阳,庄帝向北巡视。敬先和叔父元均等人在河梁仗义起兵,被元颢杀害。追赠他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太尉公、定州刺史。
儿子宣洪,继承爵位。历任谏议大夫、光禄少卿。武定年间,和元瑾图谋反叛,被杀,封国削除。
世遵的弟弟元均,字世平。屡经升迁至通直常侍、征虏将军。以河梁起义兵的功劳,封安康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授任散骑常侍、平束将军。去世,追赠使持节、征束将军、青州刺史。出帝时,又追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元均有六个儿子。
长子忻之,性格粗暴爱习武,幼小时有力气。最初担任定州平北府中兵参军,渐升至尚书右中兵郎。以河梁仗义起兵的功勋,赐爵位为束阿侯。当初,孝庄帝图谋尔朱荣、元天穆时,忻之秘密上报,到行事的时候,乞求在旁侍奉站立,亲手杀死二人。到水朱荣死时,百官进去道贺,忻之独受慰劳。庄帝在晋阳逝世,忻之心中畏惧。等齐献武王在黄河仗义起兵时,忻之前去投奔。后废帝时,授任散骑常侍、大丞相右长史。生童初年,继承父亲封爵宣尘昼开国伯,授任抚军将军、司匕徐州刺史。从小路到州中,遇到樊王鹄占据壁返反叛,于是在中途遇难。因是为国事而死,追赠为使持节、都督定殷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空公、定州刺史,谧号为塞贞。
匠之的弟弟庆鸾,武定末年,担任司徒谘议参军。
庆蚕的弟弟庆蜇,任司农少卿时去世,追赠为中军将军、济州刺史。
元均的弟弟元禹,身材魁伟。最初担任司空参军,改任符玺郎、太常丞、镇远将军、束海太守兼峒岖戍主。元禹很喜好谶纬之学,常说晋地有福气,孝昌末年就前往东朱荣那裹。建义元年,和尔朱荣一同入洛阳。授任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为鄄城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担任并州东画大都督,镇守乐平。余朱荣死后,被仗义起兵的当地民众王恶毡杀死。后来追赠征西将军、雍州刺史。
儿子长渊,继承爵位。武定年间,担任南青州长史。齐国接受禅让,爵位依例降低。
元禹的弟弟菩萨,担任给事中。去世,追赠济南太守。
吐万的弟弟钟葵,去世很早。
长子法寿,担任侍御中散,屡经升迁至中散大夫。外十任龙骧将军、安州刺史。法寿先命所亲近的人穿平民服装进入境内,观察风尚习俗,到任后就大行赏赐处罚,于是境内安宁。任期满后回朝,官吏民众到朝廷乞求他留任,肃宗赞美他,下诏恢复刺史职位。后来征召为太中大夫,加授左将军。改任平东将军、光禄大夫。建义初年,在河阴遇害,追赠车骑将军、相州刺史。
儿子庆始,担任大司农丞。和父亲同时被害。追赠前将军、广州刺史。
庆始的弟弟庆遵,武定末年,担任瀛州骑府司马。
庆遵的弟弟庆智,容貌美好,有处理公文的才能。担任著作佐郎、司徒中兵参军。任太尉主簿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