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领部众从平原渡过黄河,攻取青州兖州各郡。叔孙建渡过黄河,刘裕的兖州刺史徐琰奔往彭城,叔孙建于是向东进入青州。司马受之、秀之原先聚集党与在济水以束,这时都率领部众投降。叔孙建进入临淄。刘义符的前塞垒太守人堡空原先躲藏在巫山,听说叔孙建到来,率领二干人在女水迎接叔孙建,于是在塞阳城包围义符的青州刺史竺夔。义符派遣将领擅道济、王仲德救援竺夔,叔孙建不能攻克而返回。叔孙建因功劳获赐爵位寿光侯,加授镇南将军。
拯珏建上奏疏说:“臣下先前派遣僧人僧护前往堑球。值护返回后说,贼寇调发军队向北推进,前锋将领徐卓之已经到达彭城,大将军到彦之的军队在,调发马匹严密戒备,必然有发动战事的心意。臣下听说治国的道理,生存不忘灭亡。应该修治铛甲兵器,增加据点,先加以防备,等待他们的到来。如果不预先设防,最终难以擒获消灭他们。而且吴越地区的军队,习惯于船舰,现在到北方,舍弃自己的特长。逆顺既已有区别,劳逸又不相等,平定敌寇建立功勋,就在今日。臣下虽然衰老困顿,谋略浅短,多受特别的宠爱,惭愧获得重任,讨伐铲除敌寇暴徒,是臣下的志向。所以喂饱战马枕着兵器睡觉,思虑报效微薄的节操。希望陛下不要为南部疆域忧虑。”世祖好言回答他,赐给他衣服马匹。
叔孙建和汝阴公长孙道生渡过黄河向南进发,彦之、仲德等人从清水进入济水,向东逃到青州。刘义隆的兖州刺史竺灵秀放弃须昌,向南奔往湖陆,叔孙建追击,大败灵秀,斩首五千多级,于是到达邹鲁地区。返回驻守范城。世祖因叔孙建威名震撼南方,为义隆所畏惧,授任叔孙建为乎原镇大将,封为丹阳王,加授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在这以前,挑选幽州以南戍守的兵士聚集在黄河边,一路讨伐洛阳,一路攻打滑台。义隆的将领檀道济、王仲德救援滑台,叔孙建和汝阴公道牛抗击他们。叔孙建分调军队钳制对手,派轻装的骑兵截断他们的前后,焚烧谷物草料,来断绝他们的运粮道路。道济的兵士饥饿,背叛的人接连不断,因此安颉等人得以攻下滑台。
叔孙建沉稳机敏多智谋,东西征伐,常为主要谋士。治理军队整齐划一,号令严明。又一向重视人才,礼贤下士。在平原十多年,安抚怀柔内外,很得边境官民称道,魏初的名将很少有赶得上他的。南方畏惧他的声威谋略,青州兖州不被侵犯。太延三年逝世,时年七十三岁。世祖悼念怜惜他。谧号为襄王,赐令安葬在金陵。
长子叔孙俊,字丑归,年轻时聪明敏捷。十五岁时,入宫侍奉太祖。性格谨慎细致,没有一点错误行为。因为擅长射箭骑马,改任猎郎。太祖逝世,清河王元绍关闭宫门,太宗在外面。元绍逼迫叔孙俊作为自己的后援。叔孙俊外表上虽然顺从元绍,内心忠诚归附太宗,频繁地和元磨浑等人劝说元绍,得以归顺太宗。事情记载在《磨浑传》。当时太宗的身边,仅有车路头、王洛儿等人,等到获得叔孙俊等人,大喜,作为亲信。
太宗即位,命令叔孙俊和磨浑等人在左右纠正过失。升卫将军,赐爵位为安城公。朱提王元悦怀揣短刀进入宫中,将做大逆不道的事。叔孙俊发觉元悦行动怪异,就伸手拉住他,于是在元悦怀中搜出两面有刃的匕首,便杀了他。太宗因叔孙俊前后功勋重大,军国大事全部委托给他,众官员报告事情,先由叔孙俊考虑,然后呈报。
叔孙俊性情正直柔顺,不曾有喜怒之色。忠实仁厚,不阿谀上司压制下属。每次奉诏宣布于外,必定殷勤告诫,接受事务的人都清楚后才退下来,事情秘密的更要反复叮嘱。所以上下赞许感叹。泰常元年去世,时年二十八岁。太宗十分痛惜悼念他,亲自前往哀悼恸哭。朝野没有不追忆惋惜的。追赠他为侍中、司空、安城王,谧号为孝元。赐给棺材,用丧车运载,卫士引导随从,在金陵陪葬。儿子叔孙蒲,继承爵位。其后立有大功以及宠幸的显贵臣属逝世,赠送和丧葬礼仪,都依照叔孙俊的旧例,没有超过他的。起初,叔孙俊去世后,太宗下令他的妻子桓氏说:“丈夫在世既同享荣华,死后应同一墓穴,能够殉葬的可听凭自愿。”桓氏于是自缢而死,就合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