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位著作佐郎,与司徒左长史崔鸿同撰《起居 注》。迁右军将军,兼散骑常侍,慰劳蠕蠕。乃诣代京,采拾遗文,以补《起居》 所缺。与崔光,安丰王延明等参定服章。及光为肃宗讲《孝经》,遵业预讲,延业 录义,并应诏作《释奠侍宴诗》。时人语曰:“英英济济,王家兄弟。”转司徒左 长史、黄门郎,监典仪注。遵业有誉当时,与中书令陈郡袁翻,尚书琅琊王诵并领 黄门郎,号曰三哲。时政归门下,世谓侍中、黄门为小宰相。而遵业从容恬素,若 处丘园。尝著穿角履,好事者多毁新履以学之。以胡太后临朝,天下方乱,谋避地, 自求徐州。太后曰:“王诵罢幽州始作黄门,卿何乃欲徐州?更待一二年,当有好 处分。”遵业兄弟,并交游时俊,乃为当时所美。及尔朱荣入洛,兄弟在父丧中, 以于庄帝有从姨兄弟之亲,相率奉迎,俱见害河阴。议者惜其人才,而讥其躁竞。 赠并州刺史。著《三晋记》十卷。
遵业子松年,尚书库部郎。
韩延之,字显宗,南阳赭阳人,魏司徒暨之后也。司马德宗平西府录事参军。 刘裕率伐司马休之,未至江陵,密使与延之书招之。延之报曰:“闻亲率戎马,远 履西畿,阖境士庶,莫不怪骇。何者?莫知师出之名故也。司马平西体国忠贞,款 爱待物,当于古人中求耳。刘裕足下,海内之人谁不见足下此心,而复欲欺诳国士, 天地所不容,在彼不在此矣。今伐人之君,啖人以利,真可谓处怀期物,自有由来 者矣。以平西之至德,宁无授命之臣乎?假令天长丧乱,九流浑浊,当与臧洪游于 地下,不复多言。”裕得书叹息,以示诸佐曰:“事人当应如此。”刘裕父名翘, 字显宗,于是延之字显宗,名子为翘,盖示不臣刘氏也。后奔姚兴。泰常二年,与 司马文思来入国,以延之为虎牢镇将,爵鲁阳侯。初延之曾来往柏谷坞,省鲁宗之 墓,有终焉之志。因谓子孙云:“河洛三代所都,必有治于此者。我死不劳向北代 葬也。即可就此。”及卒,子从其言,遂葬于宗之墓次。延之死后五十余年而高祖 徙都,其孙即居于墓北柏谷坞。
延之前妻罗氏生子措,措随父入国。又以淮南王女妻延之,生道仁。措推道仁 为嫡,袭父爵,位至殿中尚书。进爵西平公。
袁式,字季祖,陈郡阳夏人,汉司徒滂之后。父渊,司马昌明侍中。式在南, 历武陵王遵谘议参军。与司马文思等归姚兴。泰常二年归国,为上客,赐爵阳夏子。 与司徒崔浩一面,便尽国士之交。是时,朝仪典章,悉出于浩。浩以式博于古事, 每所草创,恆顾访之。性长者,虽羁旅飘泊,而清贫守度,不失士节,时人甚敬重 之,皆呼曰袁谘议。延和二年,卫大将军、乐安王范为雍州刺史,诏式与中书侍郎 高允俱为从事中郎,辞而获免。式沉靖乐道,周览书传,至于诂训、《仓》、《雅》、 偏所留怀。作《字释》,未就。以天安二年卒。赠豫州刺史,谥肃侯。
子济,袭。位魏郡太守,政有清称,加宁远将军。子侄遂居颍川之阳夏。
史臣曰:刁雍才识恢远,著声立事,礼遇优隆,世有人爵堂构之义也。王慧龙 援难自归,颇历夷险,抚从督众,见惮严敌。世珍宝有令子,克播家声。韩延之报 书刘裕,国体在焉。袁式赞礼仪崔浩,时称长者,一时有称,信为美哉。
部分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