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依 数以为之室。施行于今,虽有不同,时说然耳。’寻郑此论,非为无当。按《月令》 亦无九室之文,原其制置,不乖五室。其青阳右个即明堂左个,明堂右个即总章左 个,总章右个即玄堂左个,玄堂右个即青阳左个。如此,则室犹是五,而布政十二。 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 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 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 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 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 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 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子彦始,武定中,淮阳太守。
思伯弟思同,字士明。少厉志行,雅好经史。释褐彭城王国侍郎,五迁尚书考 功郎,青州别驾。久之,迁镇远将军、中散大夫、试守荥阳太守。寻即真。后除平 南将军、襄州刺史。虽无明察之誉,百姓安之。及元颢之乱也,思同与广州刺史郑 光护并不降。庄帝还宫,封营陵县开国男,邑二百户,除抚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 青州大中正。又为镇东、金紫光禄大夫,仍兼黄门。寻加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迁鄴后,除黄门侍郎、兼侍中、河南慰劳大使。仍与国子祭酒韩子熙并为侍讲,授 静帝《杜氏春秋》。又加散骑常侍,兼七兵尚书。寻拜侍中。兴和二年卒。赠使持 节、都督青徐光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右仆射、司徒公、青州刺史,谥曰 文献。
初,思同之为别驾也,清河崔光韶先为治中,自恃资地,耻居其下,闻思同还 乡,遂便去职。州里人物为思同恨之。及光韶之亡,遗诫子侄不听求赠。思同遂上 表讼光韶操业,登时蒙赠谥。论者叹尚焉。
思同之侍讲也,国子博士辽西卫冀隆为服氏之学,上书难《杜氏春秋》六十三 事。思同复驳冀隆乖错者十一条。互相是非,积成十卷。诏下国学集诸儒考之,事 未竟而思同卒。卒后,魏郡姚文安、乐陵秦道静复述思同意。冀隆亦寻物故,浮阳 刘休和又持冀隆说。至今未能裁正焉。
李叔虎,渤海蓚人也。从祖金,世祖神壑杏敫咴示惚徽鳎位至征南从事中郎。 叔虎好学博闻,有识度,为乡闾所称。太和中,拜中书博士,与清河崔光、河间邢 峦并相亲友。转议郎。久之,迁太尉从事中郎,转国子博士、本国中正,摄乐陵中 正。性清直,甚有公平之称。后兼散骑侍郎、太极都将。事讫,除高阳太守,固辞 不拜。寻除显武将军、太尉高阳王雍谘议参军事,雍以其器操重之。寻除假节、行 华州事,为吏民所称。永平四年卒,年五十四。赠冠军将军、南青州刺史,谥曰穆。
兄叔宝,州举秀才,拜顿丘公国郎中令。迁太常丞。延昌末,叔宝为弟台户及 从弟归伯同沙门法庆反,陷破郡县,叔宝当坐,遇病死于洛阳狱。
子伯胄,光禄大夫。
叔宝从弟凤,历尚书郎中、国子博士。坐弟同京兆王愉逆,除名。
凤从子长仁,字景安。颇有学涉。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 郎。累迁平南将军、沛郡太守,仍为彭城太守。又从尉元讨定南境,赐爵延陵男。 征拜员外散骑常侍,使于刘准。行还,以疾除北海内史,诏赐医药。凡在三郡,吏 民安之。寻卒。武定中,赠安南将军、七兵尚书、冀州刺史,男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