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七十二(9/10)

528),加授平东将军,不久以年老卸职。永熙二年(533)去世。出帝以董徵过去曾给其父授业,故优赠散骑常侍、都督湘殷沧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相州刺史,谥曰文烈。

刁冲,字文朗,渤海饶安人,镇东将军刁雍的曾孙。十三岁成为孤儿,孝顺过于常人。他的祖母是司空高允的女儿,是位聪明的妇女,哀伤他少小即成孤儿,抚养他尤为精心。刁冲丧期满后便有志到他方求学,高氏流着眼泪挽留他,而刁冲执意要走。虽然他家世显贵,而他仍在外从师,把自己当一般生徒一样看待。当时学制,诸生都要轮流值日下厨,刁冲虽然有仆役奴隶,不让其代己下厨,生火做饭。每次听讲的时候,他总是专心致志,不分日夜,不知寒暑,刻苦学习。刁冲学通众经,偏修郑玄之说,阴阳、图纬、算数、天文、风气的书籍无不融会贯通,当世的人佩服他的精湛渊博。刺史郭祚听说他的盛名,以疑难问题寻访于他,刁冲当即解释辨析,无不消除其长久的疑惑。后来太守范阳人卢尚之、刺史河东人裴植都征刁冲为功曹、主簿,这都不是他所喜欢的,刁冲只是挂名而已,不参与具体事务。只以讲学为本业,四方学徒到他这里学习的每年都有数百人。

刁冲虽是儒生,却心怀壮烈,不畏强暴。延昌年间,魏世宗的舅舅司徒高肇擅弄威权,刁冲于是上表痛陈这事,辞意恳切忠直,字字激愤,句句忠烈。太傅、清河王元怿看完上表,叹息不已。

以前,刁冲曾祖刁雍写《行孝论》以告诫子孙,称:“古代死了的人以薪为衣,不起冢也不树碑,后代圣人变而为以棺椁下葬。这有生则不能奉养,死则厚葬过度的嫌疑。到了末世,就草席裹尸,裸而葬之。此论很恰当,并非折衷之说。我们既然知道二者失之偏颇,哪还能与其苟同呢。我们所应采取的应是棺椁厚不过三寸,高不过三尺,不用绸缎,装殓只穿平时衣服。丧车只用白布为幔,不加画饰,起名叫清素车。还省去挽歌,驱邪神像,还有神器杂物等一并去除。”等刁冲祖刁遵快死时,嘱咐子孙要他们遵照刁雍遗旨。河南尹丞张普惠说这样做过于节俭,写信给刁冲的叔父刁整讨论此事是否合适。刁整令刁冲与学识渊博的人讨论此事,刁冲于是写信给国子学中的学者们讨论此事,学官们竟不能给出一个答复。

刁冲因为嫡传,袭爵东安侯。京兆王元继任司空,频频辟他为记室参军。肃宗准备亲自祭奠神灵,于是国子助教韩神固与众儒者到国子祭酒崔光、吏部尚书甄琛那里,推举其才学,请他赴驾,朝廷应允了。等到他去世,国子博士高凉及范阳卢道侃、卢景裕等人又上书陈述刁冲学识品行,商议奏请朝廷谥为安宪先生,以太牢的礼仪祭奠他。冲儿子刁钦,字志儒,早亡。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祖父李虬,父玄纪,都因儒学渊博被推举为孝廉。玄纪死于金乡令任上。李兴业少年时代就很忠直,潜心学习,负书从师,不怕辛苦。精研经书章句,爱看奇闻异说。稍晚在赵、魏之间师事徐遵明。当时有渔阳人鲜于灵馥也聚徒讲学,而遵明声誉还没多高,著录尚少。业兴于是到灵馥的学校中去,看起来像个学生。灵馥于是说:“李生你久随徐遵明都学到了些什么?”业兴默不作声。等到灵馥讲说《左传》,业兴拣几条传中大义问灵馥,灵馥无法回答。于是业兴振衣而起说:“羌弟子正像我这样!”扬长而归。从此以后,灵馥的学生纷纷改换门庭,来到徐遵明这里。徐遵明学生大增,全是李业兴的功劳。

后来,李业兴广泛涉猎百家之学,图纬、占卜、天文各种学问无不详知明晓,尤其擅长算术历法。李业兴虽然贫寒,却很自负傲气,如别人礼待不周,即使权贵之人,他也不低头。后来当王遵业的门客。被推举为孝廉,任校书郎。因当时流行赵匪欠的历法,这部历法节气比时间变化晚了一些节拍,延昌年间,李业兴编出一部《戊子元历》献给朝廷。当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自献上一部新的历法,世宗下诏,让把它们合为一部。张洪等人于是共同推荐李兴业为主,编成《戊子历》。正光三年(522),奏请推行新历。事情记录在《律历志》。迁任奉朝请。临海王元。。征伐蛮族引征他为骑兵参军。后来广陵王元渊北征,又为外兵参军。李业兴考虑到殷商甲寅历,黄帝辛卯历,空有积元,术数亡缺,业兴又加以修订,各写一卷,又流传于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