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策者八百余人,
升与 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为
第。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
升当之,皆受屈而 云。搴谓人曰:“朝来靡旗
辙者,皆
升逐北。”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台中 文笔皆
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后李神隽行荆州事,引兼录事参军。 被征赴省,神隽表留不遗。吏
郎
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
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家,文 章清婉。为广
王渊贱客,在
坊教诸
书。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 之,故诣渊谢之。景曰:“顷见温生。”渊怪问之,景曰:“温生是大才士。”渊 由是稍知之。
二年,因内宴,伯茂侮慢殿中尚书、章武王景哲,景哲遂申启,称:“伯茂弃 其本列,与监同行;以梨击案,傍污冠服;禁之内,令人挈衣。”诏付所司,后 竟无坐。伯茂先
后其伯仲规,与兄景
别居。景
贫窘,伯茂了无赈恤,殆同行 路,世以此贬薄之。卒年三十九,知旧叹惜焉。
伯茂好饮酒,颇涉疏傲,久不徒官,曾为《豁情赋》,其序略曰:“余摄养舛 和,服饵寡术,自徂夏。三婴凑疾。虽桐君上药,有时致效;而草木下
,实萦 衿抱。故复究览庄生,
齐
,
我两忘,是非俱遗,斯人之达,吾所师焉。故 作是赋,所以讬名豁情,寄之风谣矣。”天平初迁鄴,又为《迁都赋》,文多不载。
伯茂末年剧饮不已,乃至伤,多有愆失。未亡前数日,忽云:“吾得密信, 将被收掩。”乃与妇乘车西逃避。后因顾指
中,言有官人追遂,其妻方知其病。 卒后,殡于家园,友人常景、李浑、王元景、卢元明、魏季景、李骞等十许人于墓 傍置酒设祭,哀哭涕泣,一饮一酹曰:“裴中书魂而有灵,知吾曹也。”乃各赋诗 一篇。李骞以魏收亦与之友,寄以示收。收时在晋
,乃同其作,论叙伯茂,其十 字云:“临风想玄度,对酒思公荣。”时人以伯茂
侮傲,谓收诗颇得事实。赠散 骑常侍、卫将军、度支尚书、雍州刺史,重赠吏
尚书,谥曰文。伯茂曾撰《晋书》, 竟未能成。无
,兄景
以第二
孝才继。
蜀陈双炽,为行台长孙 承业行台郎中。承业还京师,留伯茂仍知行台事。以平薛凤贤等赏平伯。再迁散 骑常侍,典起居注。太昌初,为中书侍郎。永熙中,
帝兄
广平王赞盛选宾僚, 以伯茂为文学,后加中军大将军。
温升,字鹏举,自云太原人,晋大将军峤之后也。世居江左。祖恭之,刘义 隆彭城王义康
曹,避难归国,家于济
冤句,因为其郡县人焉。家世寒素。父晖, 兗州左将军府长史,行济
郡事。
邢昕,字字明,河间人,尚书峦弟伟之。幼孤,见
于祖母李氏。好学,早 有才情。萧宝夤以车骑大将军开府讨关中,以
明为东閤祭酒,委以文翰。在军解 褐汤寇将军,累迁太尉记室参军。吏
尚书李神隽奏昕修起居注。太昌初,除中书 侍郎,加平东将军、光禄大夫。时言冒窃官级,为中尉所劾,免官,乃为《述躬赋》。 未几,受诏与秘书监常景典仪注事。
帝行释奠礼,昕与校书郎裴伯茂等俱为《录》 义。永熙末,昕
为侍读,与温
升、魏收参掌文诏。迁鄴,乃归河间。天平初, 与侍中从叔
才、魏季景、魏收同征赴都。寻还乡里。既而复征,时萧衍使兼散骑 常侍刘孝仪等来朝贡,诏昕兼正员郎迎于境上。司徒孙腾引为中郎。寻除通直常侍, 加中军将军。既有才藻,兼长几案。自孝昌之后,天下多务,世人竞以吏工取达, 文学大衰。司州中从事宋游
以公断见知,时与昕嘲谑。昕谓之曰:“世事同知文 学外。”游
有惭
。兴和中,以本官副李象使于萧衍。昕好忤
,人谓之
。是 行也,谈者谓之
象斗于江南。齐文襄王摄选,拟昕为司徒右长史,未奏,遇疾卒, 士友悲之。赠车骑将军、都官尚书、冀州刺史,谥曰文。所著文章,自有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