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津城卫县开国子,邑 三百户。津自有封,乃启转于凭。后除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兴和三年夏卒,年 六十七。凭无他才伎,始终资历,皆由于津。津卒之后,凭亦无赠。
子灵素,袭。齐受禅,例降。
津从兄答,光禄大夫。
子宗显,司徒掾。
刘思逸,平原人。父直,武邑太守。与元愉又于信都,伏诛。思逸少充腐刑。 初为中小史,转寺人。久之,除小黄门,拜奉朝请,坐事免。后除东莞太守。思逸 虽身在阉寺,而性颇豪率,轻薄无行,好结朋游。又除左将军、大长秋卿,迁中侍 中、平东将军。武定中,与元瑾等谋反,伏诛。
又有张景嵩、毛暢者,咸以阍寺在肃宗左右,而并黠了,甚见知遇。俱为小黄 门,每承间陈元义之恶于肃宗。元义之出,景嵩、暢颇有力焉。灵太后反政,未即 戮义。时内外喧喧,云“义还入知政事。”暢等恐祸及己,及启肃宗,欲诏右卫将 军杨津密往杀义。诏书已成,未及出。义妻知之,告太后云:“景嵩、暢与清河王 息邵欲废太后。”太后信之,责暢,暢出诏书草,以呈太后。太后读之,知无废己 状,意为小解。然义妻构之不已,遂致疑惑。未几,出暢为顿丘太守。后复出景嵩 为鲁君太守。乃密令御史掩暢,暢走免,寻捕杀之。景嵩因入都,太后数其与暢同 计之事,大致嫌责。后为阳城、荥阳二郡太守。孝静时,位至中侍中,坐事死。
史臣曰。阙
部分译文
宗爱,其出身由来情况不清楚,因为犯了罪而成为阉人,后来历任办理杂务的职位直至任中常侍。正平元年(451)正月,世祖在长江边上举行盛大集会,颁赏朝中群臣,授任宗爱为秦郡公。
恭宗在代理国政的时候,遇事都要精细地考察。宗爱天性阴险暴戾,行为多有违法的地方,恭宗常常对他表示怨愤。给事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两人在东宫任事,颇有权势,世祖对他们有所了解。这两个人与宗爱的关系都不和睦。宗爱由于惧怕仇尼道盛等人揭露他的行为,就给他俩人罗织罪名。皇帝下令把道盛等人斩于京都街市。当时世祖极为震怒,恭宗也就因此忧愤而死。
事后,世祖追怀悼念恭宗,宗爱害怕自己事发而受到诛戮,就图谋叛逆。正平二年(452)春,世祖突然驾崩,这是由于宗爱所致。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吴兴公和疋、侍中太原公薛提等人隐瞒此事而不公开发丧。兰延、和疋二人商议认为高宗年岁幼小,想要立世祖的长子为帝,就把秦王元翰召来安置在一间密室里。薛提认为高宗是嫡系子孙,不能废除应当继位的人而另外求取国君。兰延等人犹豫不决。宗爱得知了他们的图谋。起先宗爱在东宫犯下罪行时,与吴王元余早就关系密切,这时就秘密迎接元余从中宫的便门进入宫内,伪造皇后的旨令征召兰延等人入宫。兰延等人因为宗受一向身份卑下,并没有怀疑其中有诈,都跟随他进了宫。宗爱事先就安排了三十名太监拿着武器在宫内等候,等到兰延等人进来,就把他们一个一个地捆绑起来,在殿堂上杀掉。又抓住了秦王元翰,在永巷把他杀死,立元余为君。元余授任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兼中秘书,封他为冯翊王。
宗爱既然拥立元余为君,自己身居首辅之位,掌管朝中三省,兼总领军事和禁卫,随意召唤公卿大臣,滥用权力日益严重,朝廷内外都畏惧他。在人们心目中,都认为宗爱必定有赵高、阎乐篡权的危险。元余对他有所怀疑,就图谋剥夺他的权力。宗爱得知非常愤怒,派小黄门贾周等人趁夜晚杀死了元余,此事在《元余传》中有记载。高宗即位以后,诛杀了宗爱、贾周等人,都动用五刑,夷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