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领太子少傅。天康元年,任翊右将军、右光禄大夫,.允许他酌情设置属吏。废帝登位,封为安右将军,又领南徐州大中正。太建元年,升任左光禄大夫。六年,加官特进,侍中、将军、光禄等职务及量置佐史的待遇依旧保留。尚未就任便去世了,当时年纪七十二岁。皇帝下诏赠给他本来的官衔,谧号是成,下葬那天派给了一队鼓吹乐。他的弟弟王质、王固各人另有传。
王勤字公济,王通的弟弟。王勘有美好的风度仪表,博览群书史籍,为人处世安静闲适清高简约,不曾以利欲萦绕胸怀。梁朝的时候成为国子学中学习《周易》的学生,参加考试取得优秀的成绩,任命为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惠武陵王主簿、轻车河东王功曹史。河东王离开朝廷镇守塞口,王勘将随同他前往藩镇,范阳人张缵当时掌管选择推举贤能之士的工作,王勘拜访张缆告别,张缵赞赏他的风采,于是说:“以王生的才能和门第,难道能去京都以外的州郡官署任职吗?”退堂向皇上进言将玉垒任命为太子洗马。升任中舍人、司徒左西属。调出朝廷任命为南徐州别驾从事史。
大同末年,銮亘造去晋见帝王的墓地,经过塞室,王垒依照惯例迎候,武帝命令王勘跟从在自己车驾的旁边,所经各处山川,没有不向他询间的,王勘随各种事情进行对答,所答都有典故出处。又跟从武帝登上北顾楼,王勤在那裹所作的诗篇,辞义清正典雅,武帝十分赏识他。那时河东王被任命为广州刺史,于是以王励为冠军河东王长史、南海太守。河东王到岭南,做了许多侵掠地方的事情,因而畏惧自己的罪行受到惩罚便声称有病,丢开所管辖的州事回朝廷去了,王勘就管理广州府的政事。越中是富饶肥沃的地方,前后在这裹任职的地方官照例大多贪污放纵,王勤惟独以清白的名声著称于世。调入朝廷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侯景叛乱的时候,王勘向西逃奔到江陵,元帝秉承皇帝的旨意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在丞相府担任管理文牍之职。调出任宁远将军、晋陵太守。当时是战乱饥荒之后,一郡之中民生凋敝。王绩处理政事清正简约,官吏百姓于是安定下来。征调入朝廷任侍中,升任五兵尚书。
到西魏侵犯江陵,元帝征调湘州刺史宜丰侯萧循前来援救,任命王勘监理湘州政事。江陵失陷后,敬帝秉承皇帝旨意任用王勘为中书令。绍泰元年加官侍中。高祖担任司空时,任用王勘兼任司空长史。高祖担任丞相时,王勘兼任丞相长史,侍中、中书令的职务都保留如旧。那时吴中一带遭遇战乱,老百姓贫困到了极点,于是任用王勘监理吴兴郡的政事。到萧勃叛乱平定后,又因为王勤从前在岭表任职,早有政绩,于是任命他为使持节、都督广州等二十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还没有起行,改任衡州刺史,持节、都督的职务都依旧保留。王琳占据着长江的上游,衡、广两州离心不肯归附,王劝不能够去自己的镇守之地,留在大庾岭。天嘉元年,征调进朝廷任命为侍中、都官尚书,尚未就任,又任命为中书令。升任太子詹事。管理束宫事务,侍中的职务一起依旧保留。加官金紫光禄大夫,领度支尚书。废帝登位,加官散骑常侍。基建元年,升任尚书右仆射。那时东边的国境内发大水,老百姓闸饥荒,任用王勘为仁武将军、置陆太守。他在郡中很有威信和恩惠,郡中的人上书朝廷请求给王勘立碑,颂扬他的政绩,皇帝发布命令同意这样做。征调入朝任命为中书监,重新授给尚书右仆射的职务,领右军将军。立建四年五月去世,当时年纪六十七岁。皇帝赠给他侍中、中书监的官衔,谧号叫做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