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政事,是我所希望的。过去我是很钦佩你的啊,请努力运用你高明的谋略,辅助我治理好国家,能不谨慎吗!”祯明二年,进封爵号中权将军。
京城陷落后,到隋朝,替皇上开设府署。开皇十四年,死在江都,这年他七十六岁。江总曾写过自叙,大略说:
历经升迁地位显赫,位至朝廷大臣,但我不贪图钱财,不想弄权受宠。我曾抚着躬圭仰天长叹说:“庄青翟官为丞相,历史上却没有记载;赵元叔衹不过是个计簿官,却荣耀地载入列传。”我自从在陈做官以来,不曾对某一人一物逢迎,不曾干预某一事。悠悠尘世中,庸俗的人,很能招来怨忿,荣枯宠辱,我不把它放在心上。太建的时候,国家权力被一群小人掌握,谄上嫉下作威作福,我几次被他们打击罢黜,无奈何逭是命运。篷主昔日在东宫,爱好文艺,早年我承蒙超拔,感戴恩德矢志效力。后主嗣位以后,时常错爱给我厚恩,我得以标榜于朝廷,掌握众多功业,八法六典,无不归我统管。早年置武帝策封荀公曾时说道:“周朝的冢宰,就是当今的尚书令。”又何况我才能未及古人一半,如此尸位素餐。晋太尉陆远说:“用我做三公,可见天下没有贤人了。”轩车冕服是无意中获得的,哪裹是预先求取的呢?
幼年时信奉佛教,二十多岁,进钟山到灵堕壹拜则法师受了菩萨戒。晚年在陆为官,与摄山布上人交游,深深领悟了佛教关于苦和空的禅理,越加注意修炼,心裹长存善念,对万物普施仁慈,稍知自勉,但不能安于淡饭粗茶的隐居生活,还是沾染了尘世的拖累,因此感到愧对平生的志愿。江总的自叙,当时的人称为实录。
江总坚持施行仁义,性情宽厚和顺。好学,会写文章,在五言和七言方面尤其擅长。然而过于浮艳,所以被后主宠爱。有许多短文小诗之类,爱好文学的人传诵吟咏,至今不绝。堕主的时代,作为首辅,不理政务,衹是每El与篮主在后院游乐,舆陈暄、孔范、王磋等十余人一起,当时称他们是“狎客”因此国家政治Et益颓废,政纲法纪不能建立,若有人劝谏,就用罪名来责斥他,君昏臣乱,落得灭亡的结局。
江总有文集三十卷,都流传在世上。
他的长子名溢,字深源,颇有文采。性情桀骛放诞,恃才傲物,即使是故旧亲朋,也难免受他诋毁欺侮。历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洗马、中书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等职。到隋朝,做了秦王的文学侍从。
他的第七个儿子名淮,任驸马都尉、秘书郎,在隋代任给事郎,直秘书省学士。
姚察字伯审,是吴兴武康人。他的九世祖名信,是吴国太常卿,在江左有名望。
姚察小时候有卓绝的品性,侍奉双亲因孝行出名。六岁,诵书万余字。幼年时不喜爱玩耍,赌赛下棋等杂耍,都不放在心上。勤学苦练,夜以继El。十二岁,就能写文章。他父亲就是上开府僧垣,在梁武帝时代有名望,皇宫裹赏赐很多,每次得到赏赐,都拿回给姚察及其兄弟们,作为游学的费用,姚察全用来购买图书,因此见闻日益渊博。十三岁,梁简文帝当时在束宫,很重视文章义理,就带着他到宣猷堂听讲和参加论辩,被学者称赞。等到简文帝嗣位,更加对他礼遇。起用他为南海王国的左常侍,兼司文侍郎。授予他为南郡王行参军,兼尚书驾部郎。
当梁朝王室丧乱时,姚察在金陵随双亲回乡。当时东部由于战争加上饥荒,人们相食,无处买粮,姚察家裹人多,都到外面采野菜来吃。姚家常常经过艰难险阻,寻找供养家人的财物,粮食才能维持没断。他又总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来给弟弟妹妹们,以至于亲朋戚友断粮少食的都予以照顾,自己衹有以食野菜为美味了。在荒年离乱中,他坚持学习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