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辩十一人,并未及封。
皇太子深,字承源,后主第四子也。少聪惠,有志操,容止俨然,虽左右近侍, 未尝见其喜愠。以母张贵妃故,特为后主所爱。至德元年,封始安王,邑二千户。 寻为军师将军、扬州刺史,置佐史。祯明二年,皇太子胤废,后主乃立深为皇太子。 三年,隋师济江,六军败绩,隋将韩擒虎自南掖门入,百僚逃散。深时年十馀岁, 闭阁而坐,舍人孔伯鱼侍焉。隋军排阁而入,深使宣令劳之曰:“军旅在途,不乃 劳也?”军人咸敬焉。其年入关。隋大业中为枹罕太守。
吴兴王胤,字承业,后主长子也。太建五年二月乙丑生于东宫,母孙姬因产卒, 沈皇后哀而养之,以为己子。时后主年长,未有胤嗣,高宗因命以为嫡孙,其日下 诏曰:“皇孙初诞,国祚方熙,思与群臣,共同斯庆,内外文武赐帛各有差,为父 后者赐爵一级。”十年,封为永康公。后主即位,立为皇太子。胤性聪敏,好学, 执经肄业,终日不倦,博通大义,兼善属文。至德三年,躬出太学讲《孝经》,讲 毕,又释奠于先圣先师。其日设金石之乐于太学,王公卿士及太学生并预宴。是时 张贵妃、孔贵嫔并爱幸,沈皇后无宠,而近侍左右数于东宫往来,太子亦数使人至 后所,后主疑其怨望,甚恶之。而张、孔二贵妃又日夜构成后及太子之短,孔范之 徒又于外合成其事,祯明二年,废为吴兴王,仍加侍中、中卫将军。三年入关,卒 于长安。
南平王嶷,字承岳,后主第二子也。方正有器局,年数岁,风采举动,有若成 人。至德元年,立为南平王。寻除信武将军、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置佐史。迁 扬州刺史,进号镇南将军。寻为使持节、都督郢、荆、湘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 郢州刺史。未行而隋军济江。祯明三年入关,卒于长安。
永嘉王彦,字承懿,后主第三子也。至德元年,立为永嘉王。寻为忠武将军、 南徐州刺史,进号安南将军。授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江、巴、东衡三州诸军事、 平南将军、江州刺史。未行,隋师济江。祯明三年入关。隋大业中为襄武令。
南海王虔,字承恪,后主第五子也。至德元年,立为南海王。寻为武毅将军, 置佐史,进号军师将军。祯明二年,出为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三年入关。隋大 业中为涿令。
信义王祗,字承敬,后主第六子也。至德元年,立为信义王。寻为壮武将军, 置佐史。授使持节、都督、智武将军、琅邪、彭城二郡太守。祯明三年入关。隋大 业中为通议郎。
邵陵王兢,字承检,后主第七子也。祯明元年,立为邵陵王,邑一千户。寻为 仁武将军,置佐史。三年入关。隋大业中为国子监丞。
会稽王庄,字承肃,后主第八子也。容貌蕞陋,性严酷,数岁,左右有不如意, 辄剟刺其面,或加烧爇。以母张贵妃有宠,后主甚爱之。至德四年,立为会稽王。 寻为翊前将军,置佐史。除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祯明三年入关。 隋大业中为昌隆令。
东阳王恮,字承厚,后主第九子也。祯明二年,立为东阳王,邑一千户。未拜, 三年入关。隋大业中为通议郎。
吴郡王蕃,字承广,后主第十子也。祯明二年,封吴郡王。三年入关。隋大业 中为涪城令。
钱塘王恬,字承惔,后主第十一子也。祯明二年,立为钱塘王,邑一千户。三 年入关,卒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