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将酒席移到屋外边饮边聊,谈到当时的政事,弘策就问高祖说:“天上星象怎么说?国家应当不会有灾难?”高祖说:“难道还用说吗?”弘策又说:“请谀谈将要发生动乱的先兆吧。”高祖说:“漠北一带有失地气,浙东有突发战乱的预兆。今年冬初,北魏军队必将南侵;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将会失去汉北的领土。皇上现在长期患病,朝廷上下意见多不统一,万一有可乘之机,稽部必定乘机起来造反,但这班人必定不能成事,衹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明年都城建康必有动乱,死人会麻还多,南齐政权的历数,必定从此灭亡。梁、楚、漠逭一带会有英雄产生。”弘策说:“这个英雄现在何处?是富贵之人还是身处草庐荒郊?”高祖笑着回答:“东汉光武帝曾经说过,‘这个天子难道不可能是我吗’?”弘策起身恭敬地说:“今夜之言正是天意,请求我们从此定下君臣之分。”高祖说:“舅舅你要仿效邓晨吗?”遣年冬天,北魏军队进犯新野,高祖领兵前去救援,并接受齐明帝密旨,代替曹虎为雍州刺史。弘策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暗喜,对高祖说:“前些日子夜襄所说的话,独当应验了。”高祖笑着说:“暂且不要多说。”弘策随从高祖西行,仍在军中运筹帷幄,事必躬亲,不辞辛苦。
永泰元年秋,齐明帝崩,遣诏任命高祖为雍州刺史,高祖表弘策为录事参军,带襄阳令。高祖目睹国内兵乱四起,就有匡时济世之心,并秘密进行物资储备,给高祖出谋划策的,衹有弘策一人。当时长沙宣武王被免去益州之职回到京城,仍担任西中郎长史,行郢州事。高祖派遣弘策到郢州,向宣武王献计,说的话记录在《高祖纪》中。弘策劝宣武王说:“昔日周王朝日渐衰落,诸侯争霸,齐桓公衹是中等之人,却能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人们至今仍在称颂他。如今齐国德运衰微,四方动荡不安,天下百姓的命运,应当有入主宰。郢州位居长江中游,是江中要冲,况且雍州兵强马壮,您又兄弟英武,天下无敌。如果藉此而虎据两州,三分天下,纠合义军,为百姓解除疾苦,废除昏君另立明主,简直易如反掌。如果这样,就可成就像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千秋霸业,建立绝世之功勋。也不至于被小人所欺负,为后人所取笑。我们觉得目前时机已成熟,愿大王您早作打算。”宣武王听后很不高兴却无法反驳。
将要起义之前,高祖连夜召见弘策、吕僧珍入宅商议对策,第二天早上就发兵,任命弘策为辅国将军、军主,带领一万人马都督后部军事。亩尘王在江陵称帝即位后,任命弘策为步兵校尉,迁车骑谘议参军。郢城被攻克后,萧颖达、提公则等诸位将领都想把军队驻扎在夏口,高祖则认为应当乘胜前进,直驱建康,将此计划告诉至继,至继非常赞同直担的意见。又征求宁远将军尘域的意见,庾域也赞成高祖。高祖便命令众路大军即日就开拔上路,沿长江至建康,凡是矶、浦、村落,军队行军途中可以住宿、停留的地方,弘策早已画成地图,一目了然。义军到达新林,王茂、曹景宗等人正与敌军在大航交战,高祖派遣弘策持节前去慰劳,众人都受到极大鼓舞。这一天,攻破朱雀守军。高祖坐镇石头城,弘策领兵防守城门,担任警戒,亲自接待士人,大多获得保全。建康城被攻克后,高祖派弘策和吕僧珍先进城清理皇宫,封存了府库。其时,宫城中奇珍异宾到处都是,弘策对部下严加管束,做到秋毫无犯。迁卫尉卿,加给事中。天监初年,加散骑常侍,洮阳县侯,食邑一千二百户。弘策事奉皇上尽心尽职,知无不为,他对故交旧友都能各按其才给予举荐提拔,各地官宦都争相投靠于他。
当时束昏侯的余党刚被赦免,许多人仍然感到不安,其中几百人藉运送芦苇火把之机,进入南北掖门暴动作乱,放火焚烧了神虎门、总章观。前军司马吕僧珍正在殿内当值,率领宿卫兵击败乱军,贼人分兵进入卫尉府,弘策当时正指挥众人救火,贼兵潜伏到他后面将其杀害,死时年龄四十七岁。高祖为他的遇害深感痛惜。赐给官邸一座,衣服一套,钱十万,布一百匹,蜡二百斤。颁布诏书说:“已故从舅卫尉,因一时疏忽,丧身于盗贼之手。他性情清白坚贞,器量见识渊深而美好,我朝建立以来,他辛勤劳苦,历尽险阻。外祖父家衰败没落,飨尝之祭经常断绝,而他常寄情于《渭阳》一诗,以表甥舅之情。正当依靠他建功立业,辅佐圣朝之时,他却突然丧命殒逝,以致无法报答他的恩德,实在令人感到无限的悲哀。可以追赠他为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给鼓吹乐队一部。滥号为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