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叔以本号督领众军镇守束关,战事平息后,复为卫尉。不久义阳被北魏军队攻陷,遂将司州治所迁移到关南。天监四年,任命郑绍叔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司州刺史。绍叔到任以后,筑城挖壕,修缮兵器,增广农田,积储粮食,招集各地流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绍叔性情颇好夸耀而急躁,以权势而自居;但还能倾心待人,较多推荐举用有识之士,文人、士大夫们也都因此而归附于他。
玉监六年,郑绍叔被征为左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领司、豫二州大中正。绍叔到家后病重,高祖下诏就在其住宅拜授官职,然后用车子载回州府。高祖亲派宦官送去医药,一天多达数次。天监七年,绍叔卒于官邸,时年四十五岁。直坦准备亲临吊唁,但因钮超住宅所处的街巷狭窄简陋,容不下皇帝的车驾,只好作罢。高祖颁韶说:“追忆往事缅怀功勋,这是先王所重视的;真心诚意思念故人,历代同规。通直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东兴县开国侯绍叔,立身处世清正廉明,事奉皇上忠诚恭谨,辛勤创业,成绩显著。起义之初,他功勋卓越,驻守疆境,成效卓著。正当朝廷委以重任,身处要职辅佐皇上之时,忽然丧命殒逝,真是让人悲伤哀痛。应当为他举行盛大葬礼,使加恩特赐的任命更加隆重。可追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赐给鼓吹乐队一部,东园秘器,朝服一套,衣一袭,丧事所需费用,都由朝廷供给。谧号为忠。”
郑绍叔去世后,直塑曾伤心地对朝臣们说:“塑钮拯立志忠烈,如果是好事,就把功劳归结于君主;如果有过错,就把责任归结于自身,当今世上大概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了。”可见高祖极其赞赏惋惜他。他的儿子张贞继承其爵位。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县人,世代居住在广陵。出生于寒微之家。童年时代,跟从老师学习,有个相命先生看了所有学生后,指着僧珍对博士说:“此童有非同寻常的声音,从相术来看是封侯的相貌。”二十多岁时,投靠宋丹阳尹刘秉,刘秉被诛杀后,僧珍事奉太祖文皇为门下书佐。僧珍身高七尺五寸,容貌魁梧奇伟。在他同辈人中行为举止极为严肃、庄重,官署裹的人都非常尊敬他。
太祖为豫州刺史时,任命僧珍为典签,带蒙县县令,任官期间极为称职。当太祖迁任领军后,僧珍被补为主簿。叛贼唐璃进犯束阳,太祖率军前往东边讨伐,派僧珍主持行军众局事。僧珍家住在建阳门束面,自从受命任职以来,每天路经建阳门,却从不顺道回家,太祖因此更加赏识他。任命他为丹阳尹,又任命为郡督邮。齐随王子隆出为荆州刺史,齐武帝任命僧珍为子隆防合,跟随子隆镇守荆州。永明十一年,雍州刺史王奂反叛朝廷,朝廷派遣僧珍隶属平北将军曹虎,到西边担任典签,带新城县令。北魏军队进犯沔北,司空陈颢达出兵征讨,一见到僧珍就感到十分惊奇,便屏退左右呼他上座,对他说:“你有贵人之相,后也不会减少,你应当多加努力。”
齐建武二年,北魏军队兵分五路齐头并进,大举南侵。高祖领军援救义阳,僧珍跟随高祖同在军中。长沙宣武王当时为梁州刺史,北魏军队的围攻持续好几个月,派出去的间谍不能回报消息,义阳与雍州两地之间交通断绝。高祖想要派遣使者前往襄阳,探听梁州方面的音信,众人都感到害怕,不敢前去,惟独僧珍坚决请求愿意充当使者,即日就只身乘船上路了。到了襄阳后。督促派遣援军,并且带回了宣武王的书信,高祖对他十分赞赏。战事平息后,僧珍补羽林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