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二(7/7)

所得的俸禄、赏赐,全都艮芝有门富敦,三笋陵客吴良,良年菱。敦匿除。分散给亲朋故旧,家裹没有多余的财物。后来担任护军,在家裹没事,敬慕万石、陆买的为人,因而将他们的像画在墒上自己欣赏。当时虽已年老,空闲的日子仍然亲自教授几个儿子学习。第三个儿子韦棱,尤其精通经史,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广闻博识。韦散常常在座中而韦棱请他讲解书经,他所阐发的内容,往往比韦棱更加精辟。高祖当时正专心信奉佛教,天下百姓也都从风而化;韦散素来在信仰方面比较淡薄,而且又官居大臣,不愿意被世俗所左右,其举止跟往日没有两样。

梁普通元年夏天。韦散迁任侍中、车骑将军。因病而没有拜官。八月,死于家裹,时年七十九岁。遗嘱要求将他薄葬,用一般的服装将其收殓。高祖即日亲临吊唁,痛哭哀悼。赐给钱十万,布二百匹.束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的费用由官府支付,并派中书舍人监护执行。追赠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谧号为严。

当初,邵阳之战,昌义之非常感激韦散,请曹景宗和韦散二人一起聚会,设下二十万钱,在官府裹掷樗蒲赌博。景宗掷得“雉”,韦散慢慢地掷得“卢”,立即取一子翻过来,说道:“真是怪事呀。”于是变成了“塞”曹景宗当时同其他将帅争着先去告捷,韦数独居其后,他不爱夸耀自己的胜利,大多是如此,世人尤其因这一点而称赞他。韦散的儿子有韦放、韦正、韦棱、韦黯,韦放另外有传。

韦正字敬直,起家南康王行参军,不久迁中书侍郎,出为襄阳太守。以前,韦正跟束海王僧孺很友好,当僧孺为尚书吏部郎,参与掌管朝廷大选时,宾客朋友没有不倾意奉承的,惟独韦正淡然处之。等到僧孺被斥逐罢官以后,韦正又加深了平日与他的情分,甚至超过从前,人们都称颂他的行为。历任官职至给事黄门侍郎。

韦棱字威直,性情恬淡而朴素,担任记事的史官,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当时的士人都请他解答疑难不清的问题。韦棱起家安成王府行参军,不久迁任治书侍御史,太子仆,光禄卿。着有《汉书续训》三卷。

韦黯字务直,性格刚正不阿,少年时代学习经史,颇有文采。起家太子舍人,不久迁太仆卿,南豫州刺史,太府卿。侯景渡过长江,韦黯屯兵六门,不久改任为都督城西冈储军事。当时侯景在城外筑起东西两座土山,城内也修筑两座土山来与之相对抗,太宗亲自背土,哀太子以下官员都亲手拿起箕畚铁锹参加筑土。韦黯负责防守城西的土山,昼夜苦战,因抗敌有功被授予轻车将军,加持节。死于城内,追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韦散族弟韦爱。

韦爱字孝友,沉静而有器量。他的高祖父韦广,是晋朝的后军将军、北平太守。曾祖父韦轨,在东置圭武帝太元初年,南迁襄阳,担任本州别驾,散骑侍郎。祖父韦公循,任宋义阳太守。父亲韦义正,早年便去世了。

韦爱年幼就失去父亲,侍奉母亲很孝顺,并由此知名。韦爱清高耿直,不妄交往,专心好学,总是独坐陋室,一心攻读古书,屋内桌椅结满灰尘,寂静得像没有人一样。十二岁那年,曾游京城,正好赶上天子出游南苑,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老幼争看,衹有韦爱一人仍然端坐读书,手不释卷,族人看见他这样,无不惊异。长大成人后,博学有文才,尤其精通《周易》和《春秋左氏》的义理。

袁颛为雍州刺史时,征召他为主簿。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亲自背土筑坟。高祖到雍州,听到这件事后,亲自前去吊唁。三年服丧期满,被引为中兵参军。高祖义军刚起之时,任命韦爱为壮武将军、冠军南平王司马,带襄阳县令。当时京师还未平定,雍州军备空虚,魏兴太守颜僧都等人又占据州郡反抗义军,州内百姓惊慌失措,怀有二心。韦爱沉着机敏又有谋略,一向为州裹军民所信服,就推心置腹以安抚百姓,分析敌我形势的变化;并招募乡里勇士,得到一千多人,在始平郡南部与僧都等人的叛军展开激战,大败敌军,百姓才得以安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