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七次出宫探望他。等到安葬,皇帝下诏说:“侍中、太尉临川王萧宏,气质淡远高雅,胸怀博大通达。起自幼年,品德昭彰而行为淳朴;到了应付事务,上好的策略不断被记录。自从帝业奠基,萧宏身份是亲弟弟,长久掌管京郊,历任公辅,评论道义而登朝,人们没有不同议论。我兄弟关系密切,家庭与邦国的情感兼具,正要进一步协调治理,为百官树立样板。上天不肯留下老臣,忽然辞世,哀痛抽泣,震撼悲恸在我心中。应该增加礼仪品级,昭明隆重的典礼。可追赠侍中、大将军、扬州牧、假黄铺,王爵照旧。并赐给羽葆鼓吹一部,增加带班剑仪仗为六十人。赐给棺材,以礼服入殓。谧号为靖惠。”萧宏性格宽容和顺笃实忠厚,在州中二十多年,不曾因政事压抑郡县,当时人称他为长者。
萧宏有七个儿子:正仁,正义,正德,正则,正立,正表,正信。世子正仁,任吴兴太守,有治理的才能。天监十年,去世,谧号为哀世子。没有儿子,高祖下诏任命罗平侯正立为世子,是出于萧宏的意思。萧宏逝世,正立上奏表推让正义为继嗣,高祖赞美而准许了他的请求,改封正立为建安侯,食邑一千户。去世,儿子萧贲继嗣。正义原先封平乐侯,正德封西丰侯,正则封乐山侯,正立封罗平侯,正表封封山侯,正信封武化侯。正德另有传记。
安成康王萧秀字彦达,是太祖的第七个儿子。十二岁时,生母吴太妃亡故,萧秀的同母弟始兴王萧担当时九岁,都以孝道闻名,服丧时,多日不进饮食,太祖亲自取过稀粥交给他们。哀怜他们早失母亲,命令偏房陈氏抚育两个孩子。陈氏也没有儿子,有母亲的德行,视两个孩子如同亲生儿子。萧秀长大后,风度优美,性情正直恬静,即使是左右的侍从,不端正衣帽不相见,因此亲友和家中的人都尊敬他。齐世,成人后任著作佐郎,屡经升迁任后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
永元年间,长沙宣武王萧懿入京平定崔慧景,担任尚书令,处于尚书省之首;弟弟衡阳王萧畅担任卫尉,掌管宫中门户。束昏侯晚上外出游玩,出入没有法度,不少人劝萧懿利用他外出,关上宫门起兵废黜他,萧懿不听从。皇帝左右的人既憎恶萧懿功勋高,又顾虑他做废立的事,都诬陷萧懿,萧懿也感到危险,从此各王侯都为之戒备。等祸难发作,临川王萧宏以下弟弟侄儿各自得以逃奔躲避。当他们逃跑时,都没出京城,而很少有被发觉的,仅桂阳王萧融遭到祸殃。
高祖起义军队到达新林,萧秀和各王侯都自己逃出奔赴军中,高祖任用萧秀为辅国将军。这时东昏的弟弟晋熙王宝嵩担任冠军将军、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长史范岫代理府州事务,派遣使者投降,而且向高祖请求派兵,任命萧秀为冠军长史、南东海太守,镇守京口。建康平定,之担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兗二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辅国将军职衔照旧。孟监元年,升军号为征虏将军,封安成郡王,食邑二千户。京口自从崔慧景作乱,接连遭遇战事,民户流徙四散,芦秀招集安抚,大行恩惠。又遇上年成饥荒,用私人财产救助百姓,所救济活命的人很多。二年,以本身职位受征召兼管石头戍事务,加授散骑常侍。三年,升军号为右将军。五年,加授领军、中书令,赐给鼓吹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