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穷困不得志的命运。过去在齐朝末年,义师初起之时,我还年幼,刚刚有点懂事,因为东西交通阻隔断绝,没有办法投奔义师,虽然没能手持戈矛,身穿钟甲,其实我也热泪盈眶,满怀愤懑。我潜伏在东境,尝遍了艰辛和危险,前后一共三年,转移了好几处地方,即使是饥饿寒冷交迫于身,我也不以冻馁为苦。每当遇到惊疑之时,我恐惧得失魂落魄,既已违背致命的气节,又白白惧怕遭受刑戮,身首分离,期待着亨通安泰的那一天,可以共同享受欢乐;谁知期待了二十多年,没有功名可以记载,我的整个躯体,也将填于沟壑,我的赤诚的心和纯洁的愿望,突然永远地结束了,我俯首独自哀怜,能不伤心叹息!自己给自己作介绍,自己炫耀自己,确实是可鄙的行为;自己赞美自己,自己夸奖自己,实在是可羞。然而衡量自己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力才去就任官职,哪裹敢说空话,因此常希望能试一试,多次请托于人。要说能上应天象,实在不敢那么贪心,但如果锦缎不加裁剪,实在难以做成衣服。因为我前世所作的种种恶果,成为今世的障碍,所以导致现在违背了算测。圣上既然认为臣愚笨有缺陷,不可以试用,难道能容忍我长久地居住在皇室禁地,白白地玷污黄门官之职。愧居官位,时间渐久,恐怕要遭受人们的议论,请解除我今天的职位,乞求屏退回家门。我俯伏请求皇上特别降旨允许。臣虽然承受两宫的恩荣,却无法报答效命,又违背了宫中意愿,我深感留恋和恐惧。”高祖亲手写韶书答道:“萧昱的上表如此。古时候用人,一定先要当面试用,都必须立有功业,效用很好,才可以显扬自己谦让的高风格。当年漠光武帝兄长的儿子刘章、刘兴二人,都是在宗室中有名气的人,但他们想要做官,也不过是刘章当了平阴县令,刘兴当了缑氏宰,待他们在政事方面有了能力后,才迁任郡守之职,不衹是政绩受到人们称赞,他们还是光武帝的侄子。萧昱你的才能和见地,怎么能与他们相比呢!过去几年裹,让你到淮南郡任职,已经不肯去了;接着用你任招远将军、镇北长史、襄阳郡太守,你又以那是边远地区为藉推掉了;后改授为招远将军、永嘉郡太守,却又说去内地不是你的愿望;再问你晋安、临川这两个地方,随你自己选择,也是不肯去。除去头巾,出任官职,就没有微小的事情,而你几次三番都有说词,你的意愿到底在哪裹?况且你萧昱的几个兄长相继当了郡守、统帅等职,互相推荐,一年都不曾缺。你的同胞兄长萧景,现在正官居藩镇。朕难道是待萧景厚而待你萧昱薄吗,正是朝廷众人的议论,像这样的次序,在你们是一门所出,稍稍可以无愧了。不用说今日不得如此;萧昱兄弟当年是乎民百姓,因处于成长时期,凭什么取身立命,又怎么能够放纵自己违反正道,背天违地。谁说朝廷没有宪章,衹不过是没有要把你放到理前。既然你上表请求解职,就依照你所请求的办吧。”萧昱因此而被免除官职。从此他杜门谢客,再也不去朝廷觐见皇帝,国家有什么庆典或吊丧之事也不再通知他参加了。
普通五年,萧昱因在自己家裹铸造钱币而犯法,被有关官员奏本,下交廷尉,得免一死,迁移到临海郡。刚走到上虞这个地方,就有皇帝的命令追来,让他回去接受菩萨的告诫。萧昱到了京城以后,非常恭敬谨慎地按照礼的要求去做,改变意志,循规蹈矩,对斋戒又非常精心清洁,高祖非常赞赏他,任命他为招远将军、晋陵郡太守。萧昱到任后,以名望和功业勉励自己,除去烦多的苛捐杂税,申明法律宪章,对奸猾的官吏严厉管制,对百姓则实行优养政策,结果在十几天内,晋陵郡境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久,萧昱得了暴病去世,郡内老百姓不论是正在行走的还是坐着的,听到消息后,都号啕大哭,街市巷里因此而一片喧哗沸腾,有四百多人在郡府庭院裹设祭奠。田边农舍有一个女人夏氏,年纪已有一百多岁了,她听到萧昱去世的消息,扶着曾孙来到郡府,悲伤地哭泣,不能自己。可见萧昱的惠政的感化力量是如此之大。百姓们相继为萧昱建庙宇、立碑石,用来纪念他的功德。他们又到京城去为萧昱请求赠谧。皇帝下韶,追赠萧昱为湘州刺史。谧号恭。
史臣曰:直担拥有天下,奖赏的任命普遍施予,那些亲属和有关系的人,全都被任用礼遇。芦量的才能见识和判断能力,可以有利于朝政,辅助时政,大概也是5幽宗室有善美的威仪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