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4/6)

褒扬他。范缜迁任国子博士,立即上表推让子野,说:“听闻前任冠军府录事参军河东人裴子野,年龄四十,字几原,幼年禀承了超人的品行,长大后磨炼出优秀的节操,服丧时遵守礼仪,哀痛几乎毁灭性命,服丧期满之后,还饭食不进。地处下位,身贱名微,但性情不贪,不诈偶,因此有见识的人都推重他,家乡的人都叹服他。而且家学相传,世习儒史,博览群书,居止行动都在研究作文章。着有《宋略》二十卷,贯通首尾,写成一朝历史,撰文记事,值得观赏。而且剖章析句切合详尽,解释字句可以传世,如果让他在学校任职,这是弘奖后辈,能使一夔这类误传问题的辩论可寻到根源,三豕这类笔讹问题得到纠正。皇家光耀,贤士满庭,官人越过有妈时代,才人众多超过姬氏时代,即使是有小善也记录,无论厚薄,衹要有一点可用的人可求用,不限等级。臣遍览古今人君推重喜好贤善之人的事情,没有像本朝这样的孜孜不倦。敢因循事理,轻陈愚见,乞求将我愧于担任的职位,回授子野。如此,则贤舆不贤的位置,各得其所,讯问众人的意见,无不尊敬信任。臣与子野虽未曾一起饮酒,但访问邑里人,几乎不会有虚谬,非常恭谨地述说微见,冒昧陈闻。愿陛下哀怜我诚恳的心意,鉴识我的愚忠,冒犯的罪遇,乞求赦免。”有司认为裴子野的资历没有达到提任资格,没有被通过。不久授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任谴暨令,在县任时不实行鞭罚,百姓有争执者,向他们明示道理,百姓称赞,全境无诉讼事件。

当初,裴子野曾祖父裴松,在宋元嘉年间受诏续修何承天编纂的《宋史》,未完成就去世了,子野常想完成父业。到了齐永明末年,沈约所撰写的《宋书》已发行,子野将宋史更删撰成《宋略》二十卷。他叙事评论多有高妙处,沈约看了赞叹说:“我赶不上他。”兰陵人萧琛、北地人傅鳄、达宜人旦涂都称许看重他。至是,吏部尚书逮垫向产担推荐他,任他为著作郎,负责编写国史及起居注。顷刻,兼中书通事舍人,不久授通直正员郎,著作、舍人之职照旧。又命令他掌管中书诏诰。逭时西北塞外有白题与滑国,遣使从岷山道来朝进贡。此二国历代以来没有通使朝见,不知国情。子野说:“汉朝颖阴侯斩胡白题将一人。服虔《注》说:‘白题,胡名。’又汉朝定远侯击虏,八滑跟从,现在来的是他的后人吧。”时人佩服他博识。敕命仍让他编撰《方国使图》,广述招徕塞外人员的盛况,从边远地区至海外,共有二十国。

子野与沛国人刘显、南阳人刘之遴、陈郡人殷芸、陈留人阮孝绪、吴郡人顾协、京兆人韦棱,都博览群书,互相都深为赏识和友爱,刘颢更推重子野。当时吴平侯萧勘、范阳人张缵,每次讨论古籍,有争论都让子野评判。普通七年,王师北伐讨魏,命令子野起草对魏谕文,子野受诏立即成文,高祖因事体重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会集到寿光殿观看文章,在座的人都叹服。高祖看着子野而说:“他的外形虽弱,但他的文章豪壮。”随即又命他起草晓谕魏相元叉文,当夜接受旨令,子野认为可待明日再上奏,就没有动笔,但到五更,韶书催令开斋门时交上文章,王墅安稳地操笔,拂晓便成。上奏后,台担极为褒奖。自是凡各种符檄文,皆令他起草。子野的文章典雅而且速成,不崇尚华丽的词句,文体多效法古人,舆今文体不同,当时有人诋毁他,但到后来都一致尊重他。有人间他成文迅速的原因,子野回答说:“人们的文章是用手写出来的,我独自用心写成,虽有看见舆看不见的差异,那样修改起来是一样的。”

不久迁任中书侍郎,其余任职如旧。大通元年,转任鸿胪卿,随即兼任步兵校尉。子野在皇宫任职十余年,静沉缄默,洁身自爱,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母亲家舆父亲家亲戚贫困,就把所得俸禄全分给他们。没有住宅,借用官地二亩,盖草屋数间。妻子儿女经常受饥寒,而他祇以教诲为本,子侄敬畏他,像奉侍父亲。晚年深信佛教,严守教规,终身衹吃素食。中大通二年,在官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二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