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宁蛮府长史,参赞军政,教令军书,多出自徐摘的手笔。王被封为皇太子,徐摘转任家令,兼掌管记,不久带领直。
徐摘的文体有别传统,太子宫人都学他“宫体”的称号,从遣而起。高祖听到此事大怒,召见徐搞要责备他,当见到他,他应对明敏,辞意可观,高祖怒意消失。于是问他《五经》大义,再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最后议论佛教。徐钟品评纵横,应答如响,高祖更加叹异,更被亲近,宠遇日增。领军朱异不愉快,对他亲近的人说:“徐叟出入两宫,渐渐逼胁我,须早点调他去别处。”于是趁机禀告高祖:“徐搞年老,又喜爱山水,意在去一郡地,好让自己安养。”高祖以为徐摘想这样做,便召徐搞说:“新安有大好山水,任防等人都经治过此地,卿为我无为而治此郡。”中大通三年,便出任新安太守。至郡后,治事公平安静,教民礼义,鼓励督责农桑,一年之中,风俗便改变。任职期满,回朝任中庶子,加戎昭将军。
这时临城公娶夫人王氏,就是太宗妃的侄女。晋朝、宋朝以来,初婚第三日,新妇拜见公婆,所有的宾客都列观,这是根据《春秋》的记载“丁丑,夫人姜氏至。戊寅,庄公使大夫宗妇相见用币”戊寅,是丁丑的次,因此礼官根据此记载,都说应当依旧例。太宗征问徐搞,徐搞说:“《仪礼》记载‘天明新妇拜见公婆’。《杂记》又说‘新妇拜见公婆,兄弟姊妹都站在堂下,。正是说新妇是外宗,未审娴令,所以停朝办事,观察她的七德。公公接待外客,婆婆率领女宾,堂下准备了盛大的礼仪。近代新妇对于公婆,就有戚属关系,不相瞻看。夫人是妃的侄女,有异他姻,拜见的礼仪,应该省略。”太宗听从他的意见。后授太子左卫率。
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遣时太宗住在永福省,众贼奔入,举兵上殿,皇宫侍卫奔散,没有愿留下的。徐摘独自威严侍立不动,缓缓地对侯景说:“侯公当用礼拜见,怎么能这样做。”侯景的凶威被折服。侯景于是拜见,从此常惧怕徐搞。太宗继承皇位,进授左卫将军,徐搞坚辞不拜授。后来太宗被囚禁,徐摘不能去朝见,因感气疾而去世,时年七十八岁。长子徐陵,最知名。
鲍泉字润岳,是东海人。父亲鲍机,是湘东王谘议参军。
鲍泉博览史传书籍,有韵无韵的文章均写得好。年轻时侍奉元帝,很早就被提拔任用。元帝继承皇位后,累迁至信州刺史。太清三年,元帝命鲍泉去湘州征讨河东王萧誉,鲍泉至长沙,布置毗邻诸城逼迫萧誉,萧誉率众兵攻鲍泉,鲍泉据栅栏坚守,萧誉不能攻克。鲍泉又趁他疲困出击,萧誉大败,鲍泉俘获他许多兵士,于是包围城池,但久攻不下。世祖就数说鲍泉的罪过,派平南将军王僧辩代鲍泉任都督。僧辩至军,鲍泉很惊讶,对左右人说:“得到王竟陵助我经略,不用费力就能平定贼寇。”僧辩入室,便背对鲍泉而坐,说:“鲍郎有罪,令旨让我锁拿卿,卿不要以旧友的情意而怀有希望。”于是拿出令旨让鲍泉看,将鲍泉锁在床下。鲍泉说:“延缓了王师进攻,服罪是甘心的,但恐后人更想的是的泉的糊涂。”于是僧辩上奏请原谅鲍泉用军迟缓的罪过。世祖不久恢复他的职务,令他与僧辩等人率舟师从东面郢州进逼邵陵王。
平定郢州后,元帝让长子方诸任刺史,鲍泉任长史,行府州事。侯景密遣将领宋子仙、任约率精骑袭击郢州,方诸舆鲍泉不考虑军政,衹是赌博酗酒自乐,贼骑兵至,百姓奔告,方诸舆鲍泉在博戏,不信,说:“徐文盛的大军守在束面,贼怎么会来?”接着传告的人很多,才令关城门,贼纵火烧城,没有人敢抗拒,贼骑兵得以入城,城失陷。执捕方诸及鲍泉送到侯景所。后来侯景在巴’凌攻王僧辩,没攻下,失败而还,便在江夏杀了鲍泉,将尸体沉入黄鹄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