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改称号为雄信将军。正遇上侯景反叛,湘东王命王僧辩假节,总督一万水军,带着粮食给养赴援京城。王僧到都城,宫城被攻陷,天子蒙尘受辱。王僧辩与柳仲礼兄弟以及趟伯超等人,先向侯景投降,然后入宫城朝见皇上,侯景把他们的军器和粮食全部收缴,而对他们深加抚慰。没过多久,侯景又派王僧辩回竟陵,王僧辩于是加倍赶路,日夜兼行,向西去投奔世祖。世祖秉承皇帝意旨,任命王僧辩为领军将军。
荆州刺史湘东王、湘州刺史河东王之间产生嫌隙,互生疑心,军队无法统一指挥,世祖又命王僧辩及鲍泉统领军队攻讨他们,拨足军粮,确定日期出发。当时王僧辩因为竟陵部下没有全部到达,打算等他们全部聚齐,然后集中前行。王僧辩对鲍泉说:“我舆你一同接受命令南进征讨,但军队阵营却这样不整齐,你有什么计划?”鲍泉说:“我们既然已经领受了朝廷对战事的谋划,率领骁勇的将士驰驱杀敌,形势如同用热水浇雪,还要多担忧什么?”王僧辩说:“你说的不对。你所说的,衹不过是文士的老生常谈而已。河东王年轻时就有用武的才略,武器装备又很强,又刚刚打败我们的军队,现正在养精蓄锐,等着我们去进攻,如果没有一万精兵,不足以战胜他们。我所率领的竟陵将士,屡屡经历战阵,我已经派人把他们召来,不久将要赶到。虽然确定的日期已到,但还可以延缓出发的时间,我想和你一同入朝向王爷禀告这事,希望你帮助我说话。”鲍泉说:“事情的成败,全在于这次出兵,出发是迟是早,最终应当听从王爷的命令。”世担生性苛严,又多疑忌,已经暗中得知他们的谈话,于是认为他们拖延时日,不肯出发,已渐渐有怒意。王僧辩将要入朝的时候,对鲍星说:“我先开始说,你可以接着我说。”鲍泉又答应了他。他们朝见世祖,世祖迎着他们问道:“你已经备办好了吗?将在哪一天出发?”王僧辩就把先前的话全向世祖说了。世祖非常生气,摸着剑厉声说:“你害怕出兵吗!”说着就起身进入内堂。鲍星震惊害怕,竟然不敢开口说话。一会儿,世担派了敷十名随从出来收捕王僧丰。世担自己出来后,对王僧辩说:“你抗拒命令,不肯出发,造就是想要和叛贼同心,现在衹有死路一条罢了。”王僧辩回答说:“僧辩深受朝廷俸禄,责任实在重大,今日被杀,哪敢有什么怨恨,衹是遗憾没有见到老母。”世祖就用剑斫王僧辩,击中王僧辩的左髀,血一直流到地上。王僧辩昏死过去,过了很久才苏醒。世祖就把他送交廷尉,同时也收捕王僧辩的子侄,一起都关押起来。正逢岳阳王的军队袭击辽堕,人心骚动不安,不知道怎么防卫,世祖派自己的侍从去狱中,向王仅还询问防守的办法,王僧峦全面陈述御敌方略,王僧辩当时就被赦免,并被任为城内都督。不久岳阳王败退,而鲍泉围攻长沙,尽力攻打却不能攻克,世祖于是命王僧辩取代鲍泉。列举鲍泉的十条罪状,派舍人罗重欢率领三百名禁军中的精悍人员,与王僧辩一同出发。他们到达鲍星处之后,先派人通报鲍泉说:“罗舍人受王爷之命,送王竟陵来。”鲍泉十分吃惊,对自己的侍从说:“得到王竟陵帮助我谋划战事,叛贼不堪一击。”一会儿罗重欢拿着世祖的命令先进鲍星的营帐,王坦峦率领禁军随后而进,鲍泉才拂拭座席以示迎接,然后又坐下来等他们发话。王僧辩进去以后,背对着鲍泉坐下来说:“鲍鲤,你有罪,王爷命我拘捕你,你不要用以前的态度对待我。”他就告诉罗重欢拿出王爷的命令,鲍星就从坐榻上下来,禁军就在坐榻之侧捆绑鲍星。王僧辩接着部署军力,调配将帅,全军并力攻城,于是就平定了湘州。
回来后,王僧辩又任领军将军。侯景率军乘船沿辽向西进犯,军队驻扎在夏首。王僧辩任大都督,率领巴州刺史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龛、宜州刺史王琳、郴州刺史裴之横等人,一同赶赴西阳,军队驻扎在巴陵。听说郢州已被攻陷,僧辩就据守巴陵城。世祖于是命罗州刺史徐嗣徽、武州刺史杜掞一起和僧辩在巴陵会合。侯景还攻陷江西之后,兵士更加增多,士气十分旺盛,将要进犯型业。于是他派偶官仪同丁和率领五千士兵守红星,大将宋子仙率领一万人马作前驱直赴巴陵,江西量率领全部叛军从水陆两路紧随前驱之后进军。于是沿辽戍守的士兵,听到风声就请求归降,叛贼把巡逻士兵直伸展到隐矶。王僧辩把辽渚的米粮全都运上岸,并且把公私船只全部沉入水中。等到叛军前锋进驻江口,王僧辩才向众军发布命令,要他们登上城墙固守,并且偃旗息鼓,安静得像没有人一样。第二天,叛军渡江。轻骑直至城下,问守军:“城内是谁统领军队?”守军回答说:“是王垣军。”叛军说:“告诉王领军,形势发展成这样,为什么不早点投降?”王仅峦派人回答说:“你们大军尽管直趋荆州,遣座城自然不会成为你们的障碍。我王僧辩家百余口在人掌握之中,哪裹能够随意投降?”叛军骑兵离开后,不久又回来说:“我们王爷已经来了,王领军为什么不出来和王爷相见呢?”王僧辩不回答。不一会儿,叛军又押着被他们拘囚的王殉等人到达城下,王殉写信劝诱城内守军投降。侯景率领船舰全都聚集在北寺,又分别驶入河汊中,军士上岸清理道路,架设了很多毡帐,并且在城束陇上炫耀军威,铲子杂草,开辟八条道路直指巴陵城,又派出五千名敢死队直逼城墙,肉搏苦攻。城内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