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的父亲将近一年,衣不解带。他夜晚梦见一位僧人说:“患眼病的人,饮用慧眼水一定会好。”江钚醒过来述说这事,没有人能解释“慧眼水”的意思。江钚的三叔辽拯与草堂寺智者法师交情很好,他就去向智者法师咨询。智者法师说:“《无量寿经》说:慧眼见真,能渡彼岸。”江蓿于是顺着智者法师的启发,献出同夏县界牛屯里一座房子作寺庙,求神赐予一个美名。下敕回答说:“忠臣孝子,处处有感应。晋代颜含,终于见到从冥中送来的药。近来见到智者,知道你的第二个儿子因为诚心所感而得梦,说是要饮用慧眼水。慧眼就是五眼中的一眼的名号,假如想建造寺庙,可以用‘慧眼,作寺名。”等到他们修建寺庙的时候,露出一眼老井,井水清洌,和一般的泉水不同。江蓓就依照江虾梦中所见取逭井水洗眼以及煮药,渐渐觉得有好转,就此眼病竟然痊愈。当时人认为这是孝心的感应。南康王为南徐州刺史,召避丕为迎主簿。逗面生性沉静,喜欢《老子》、<庄子》玄言,尤其精通佛教精义,不乐意进身仕途。到父亲去世之后,江坏在父亲墓旁搭草庐,整天号呼痛哭,声音不断,一个多月以后,江钚也去世了。
刘霁字士炬,平原人。他祖父刘乘民,宋时任冀州刺史。父亲刘闻慰,齐时为正员郎。
刘霁九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左氏传》,同宗的亲族对他的才能都感到惊异。十四岁时居父丧,刘霁有天生的孝敬之心,每次吊哭都哭到呕血。家中贫穷,刘霁与弟弟刘杳、刘敌互相勉励,潜心学习。长大成人之后,刘霁已经广泛涉猎,博学多才。天监年间,刘霁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奉朝请,渐渐升迁为宣惠晋安王府参军,兼限内记室,出京补任西昌相。又入京任尚书主客侍郎,未满一年,又授任海盐令。刘霁前后作过两个县县官,在任职期间都以处事和洽得当而着称。回到京城任建康正,逭不是他喜欢的职务,不久,就因为患病而免职。不久又被授为建康令,他没有接受任命。刘霁之母明氏患病,当时刘霁已经五十岁,他七十天衣不解带地侍奉母亲,并且背诵《观世音经》,达到一万遍,夜晚因感做梦,梦中见到一位僧人对自己说:“夫人的寿敷已经尽了,你的精诚之心,笃厚至诚,我将为你而宽延夫人的寿命。”刘霁之母往后过了六十多天才去世。刘霁在母亲墓旁搭建草庐守丧,哀痛之情超过常礼。常常有一对白鹤温驯地在草庐侧飞翔。处士阮孝绪写信给他宽慰开导。但刘霁仍对亡故的母亲思念不已,服丧未满也就去世了,死时五十二岁。刘霁着有《释俗语》八卷,文集十卷。他弟弟刘杳的事迹在《文学传》中,刘敌的事迹在《处士传》中。
褚脩,吴郡钱唐人。他父亲褚仲都,精于《周易》,学问是当时最为精深的。天监年间,褚仲都历任《五经》博士。褚脩从小继承了父亲的学业,同时又通晓《孝经》、《论语》,善于撰写书信,很能够写文章。褚脩最初任湘束王国侍郎,渐渐迁任轻车湘东府行参军,并兼国子助教。武陵王任挝业刺史,荐举!继为宣惠参军、限内记室。±蠢恺生性十分孝敬,父亲死后他哀痛超过常礼,损伤身体,因此患下了气逆之病。到遭逢母亲丧事,他二十三天水米不入口,屡屡昏绝过去又苏醒过来。每每号呼痛哭,以致呕血,最终因为身体过度衰弱而死。
谢蔺字希如,陈郡阳夏人。他是晋太傅谢安的第八代孙。谢蔺的父亲谢经,任北中郎谘议参军。
谢蔺五岁的时候,每逢父母还未吃饭,乳母就想叫谢蔺先吃饭,谢蔺说:“还不觉得饿。”即使勉强他也始终不肯进食。他舅父阮孝绪听到这事赞叹说:“遣孩子在家裹就是曾子一类的人,事奉君王就是蔺生一类的人。”于是给他取名叫做蔺。渐渐教他读经书史书,谢蔺过目便能背诵。阮孝绪每每说谢蔺是“我们家的魏阳元”谢蔺在为父亲守丧的时候,昼夜号呼痛哭,身体因哀伤而衰弱,浑身衹剩下个骨架子,谢蔺的母亲阮氏常常亲自看守他,宽慰开导他。服丧期满之后,吏部尚书萧子颢上表启奏谢蔺笃厚的孝行,擢拔他为王府法曹行参军,屡经升迁为外兵记室参军。当时甘露在士林馆中降落,谢蔺写颂进献,高祖十分嘉赏,因而下诏命谢蔺撰写《北兖州刺史萧楷德政碑》,谢蔺又奉命撰写了《宣城王奉述中庸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