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还衹有几岁的时候,征士明僧绍见到他,拍着他说:“这个孩子确实是千里驹。”刘杳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他守丧每次哭吊,哀痛之情感动行路之人。天监初年,刘杳任太学博士、宣惠豫章王行参军。
刘杳从小好学,博览并精通各种书籍,沈约、任防以及在他们之下的文人,每每有遣忘的知识,都向刘杳询问。刘杳曾经在沈约处宾客坐席上谈及祭祀宗庙所用的牺樽,沈约说:“郑玄回答张逸,说是牺樽上画着婆娑起舞的凤凰尾。现在没有这种酒器,就是没有遵循古代的规制。”刘杳说:“郑玄这话未必可以作为依据。古代樽彝等酒器,都用木刻成鸟兽的形状,凿开头顶直到背部,以便酒器内的酒可以倒出来。以前魏代在鲁郡从地下发掘到齐大夫子尾陪送女儿的礼器,其中有牺樽,形状是供祭祀作牺牲的牛形;晋代永嘉年间逆贼曹嶷在青州盗掘齐景公的墓冢,又得到这样的两个酒樽,外形也是牛的形状。两个地方发掘出来的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礼器,由此可知,樽彝等酒器用木刻成鸟兽的形状,并不是假的。沈约认为刘杳说得非常正确。沈约又说:“何承天《纂文》遣部书非常渊博,书中记载张仲师和长颈王的事,这事出自什么地方?”刘杳说:“张仲师身长一尺二寸,衹在《论衡》中见到这个记载。长颈王就是毗骞王,朱建安《扶南以南记》中说:长颈王从古到现在都没死。”沈约就把两部书拿来查找,果然全都像刘查说的那样。沈约位于郊外的住宅新建书斋,刘杳为书斋作了二首赞,把赞和自己的文章一起呈送沈约,沈约就命精于书法的人把刘杳的赞抄写在书斋的墙壁上。接着写信给刘杳回覆说:“我生平的嗜好,并不在于人间富贵,衹是游览山林的乐趣,常常因为政事繁忙而不能享受。现在我已年暮,这种兴致已经过去了;但还是稍微存有求取安逸、远离尘世的想法,存有清淡旷达的情怀。在东郊建房,并不是为了长住,正是想藉此稍微寄托以前的志向,时而能够在此偷闲休息。健垦面游居自娱之地,尘还型所述的佳美之境,衹能空怀深深仰慕之情,又哪裹能够仿效他们。你爱好质朴,感情深厚,惠赠我两篇赞,文辞赡富,文采妍丽,叙事抒情,两全其美,文句音韵,光采照人,读了你的赞辞,便觉这块地方,增添了十倍的自然风光。由此可知,华丽的文辞,带来的好处大而且多,我立即就把它挂在书斋裹,坐卧都可阅读玩赏。送来的其他文章,也都是佳作。山中寺院僧人时时给人策励,众堂兄弟又都是高远奇才,藉此可以欢笑,藉此可以愈疾,在这束郊建住房,就是兼取逭两点。等到会面的时候,再一起共叙情怀。”刘杳被沈约赏识竟到了这样的程度。刘杳又曾经在任叻家坐谈,有人赠送楛酒给任防,而礼单上写作“搌酒”.问玺喳:“这个字是对是错?”回答说:“姜苏《字苑》这个字作木旁,右边是若。”任防又说:“酒有千日醉,恐怕是假话。”刘杳说:“巡有种千里酒,喝了这种酒回到家才醉,也和千日醉酒类似。”任防十分吃惊,说:“我全忘了,实在记不起这种千里酒的事。”刘杳说:“这事出自彊五凰撰写的《置郡事》。杨元凤是魏代人,这部书还载有他的赋,说到三重五品,盗握。”当时就查检彊五周的书,型查说的都不错。王僧孺奉皇上之命撰写谱谍,向型查询问血统源流。说:“但望《新论》说:‘太史公《三代世表》用横行斜线排列成表格,全都仿效周代的谱谍。,以此来推论,血统应当从旦伐开始。”王僵噩感叹道:“这可以算是学到了未曾听到遇的东西。”周舍又问刘杳:“尚书官随身带着紫荷橐,相传说是‘携带夹囊’,遣究竟出自何处?”刘杳回答说:“《张安世传》说:‘手持橐,手板上插着笔,事奉孝武皇帝几十年。注都说:‘橐,就是。皇上的近臣手板上插着笔,等待皇上询问。”’范岫编撰《字书音训》,又向刘杳询问。刘杳博闻强记,都像上面记载的那样。
不久就佐助旦捡编撰国史。又出京任临建令,任职期间有很好的政绩,任期满后,临津县有三百余人到宫廷请求让刘杳留任,皇上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刘杳以有病为由上表请求解职,回京城被授为云麾置圭王府参军。詹事徐勉荐举塑庐及颅协等五人进周编撰《遍略》。书编成以后,以原来官职兼廷尉正,又因为脚病而解职。随即写了《林庭赋》。王僧孺见到这篇赋赞叹说:“《郊居赋》之后,再没有像《林庭赋》遣么好的作品。”普通元年,刘杳又被授为谴正,迁任尚书驾部郎,数月之后,又徙署仪曹郎,仆射涂塑把尚书省的文书事务全都交给刘杳处置。刘杳又出京任余姚令,在职期间清正廉洁,有人馈赠,他全不收受,挝墓王颁发文告称赞褒奖他。刘杳回京城又被授为宣惠湘东王记室参军,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刘杳又任王府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大通元年,刘杳迁任步兵校尉,兼舍人之职不变。昭明太子对刘杳说:“从前阮籍因为步兵厨营人善于酿酒,就请求任步兵校尉之职。酒不是你喜欢的东西,而你却担任了步兵校尉之职,就正是因为你的才学无愧于古人。”不久,皇上命刘杳代裴子野知着作郎事。昭明太子去世,新立太子,按惯例原任太子官员没有留任的,皇上命刘杳破例留任。刘杳接着为太子《徂归赋》作注,他的注被称为广博周全。仆射何敬容启奏让刘杳转任王府谘议,高祖说:“刘杳必须先具备在中书省任职的经历。”接着就授刘杳为中书侍郎。不久后刘杳又任平西湘束王谘议参军,兼舍人、知著作等职不变。又迁任尚书左丞。大同二年,刘杳在任职期间去世,死时五十岁。
刘杳注重自身修养,清廉俭朴,没有嗜好。生性不自夸,不议论别人的长短,到他见到佛教的经文教义之后,常行慈悲,并能忍辱。天监十七年,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刘杳便长期不吃腥膻,遵循戒律衹吃蔬食。刘杳临终的时候,留下遗言,要在殡殓时给他穿上僧人的法衣,用无盖无帷的敞车装载灵柩,运回家葬在祖先墓地襄,随便得到一块地,衹要容得下棺柩就够了,不要设灵筵祭奠。刘杏的儿子都一一遵照办理。
刘杳从年幼直到成年,著述很多。撰有《要雅》五卷,《楚辞草木疏》一卷,《高士传》二卷,《东宫新旧记》三十卷,《古今四部书目》五卷,都流传于世。
谢征字玄度,陈郡阳夏人。他的高祖父谢景仁,宋时任尚书左仆射。祖父谢稚,宋时任司徒主簿。父亲谢璟,年少时就和堂叔谢跳同样出名。齐竟陵王萧子良开建西邸,招揽文学之士。谢璟也在被招之列。隆昌年间,谢璟任明帝骠骑谘议参军,领记室。迁任中书郎,晋安内史。高垫平定京城,邀堤任霸府谘议,凿台黄门郎。天监初年,谢彊积功迁升为司农卿,秘书监,左民尚书,明威将军、束阳太守。高祖要用谢璟为侍中,邀堤以年老为由坚决推辞,请求任金印紫绶之职,还未按等级任命官职,谢璟就因病而去世了。
谢征从小聪慧,邀荡认为他才能优异,常常对自己的亲属说:“这个孩子不是平常之辈,。令人担忧的是他的寿命;假若上天给他年寿,我就没有遗憾了。”谢征长大成人之后,风度仪表都很美,爱好学习,善于写文章。谢征最初任安西窒盛王法曹,迁任尚书金部三公二曹郎,豫章王记室,兼中书舍人。又迁任平北谘议参军,兼鸿膻卿,舍人之职不变。当时魏中山王孟监返回北方,产趄在武擅毖为他饯行。高祖要群臣在酒宴上赋诗三十韵,限定三刻完成。谢征二刻就把诗写好,文辞很美,高担读了又读。谢征又为临汝侯渊《放生文》,也被当代人赞赏。
中大通元年,堂堂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守丧,接着母亲又去世。皇上下诏命谢征守丧期间起复为贞威将军,回京暂时摄理原来的职务。服丧期满,被授为尚书左丞。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高祖立董网为皇太子,将要颁发诏令的时候,高祖衹是把尚书左仆射何敬容、宣惠将军孔述递以及谢蛮等三人召来,和他们商议。邀堂当时年纪还轻,职位不高,但对他的任用、恩宠都很厚重。四年,谢銮积功迁任为中书郎,鸿胪卿、舍人之职不变。中大通六年,谢征出京任北中郎邃童工长史、尘卢噬太守。谢征任职期间去世,死时三十七岁。谢征的友人琅邪王签收集他的文稿整理为二十卷。
臧严字彦威,东莞莒人。他的曾祖父臧焘,宋时追赠为左光禄大夫。祖父臧凝,齐时任尚书右丞。父亲臧棱,任后军参军。